港鐵三問

第一問 老老實實,這個問題放在我心裡面真的有10多年,一直都好想問。 每次港鐵 (其實我覺得「地鐵」個名好聽好多) 列車到站前,例必會播出下一站是什麼,例如: 「下一站係灣仔,乘客請利用左邊車門落車。」 我的問題是… 點解當乘客要用右邊車門落車時,廣播姐姐就不會提醒你呢?你從來不會聽到一句「乘客請利用右邊車門落車」,但當你聽到廣播姐姐無提你在那一邊落車時,你就可以自動反應去右邊門。點解右邊車門被人歧視了這麼多年?我見都有不少車站用右邊門落車呀!又或者左邊落車有什麼特別要給予特別指示?難道港鐵認為香港人都是不懂得從右邊門落車? 第二問 最近港鐵找了李思捷拍了一輯廣告,內容講到如果港鐵壞了,乘客應該如何自處。廣告用了句子「列車故障或服務局部中斷係唔可以完全避免」、「偶然列車服務局部中斷都有可能發生」。我就覺得好像在跟我說「我地港鐵每日走咁多轉,有時壞下都好應該呀!你唔可以怪我地架喎!」尤其是在最近接二連三發生了港鐵這許多事故的敏感時刻,我作為港鐵使用者聽落更加覺得「奀」耳。我覺得搞這廣告間PR公司好有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K3oO6vcE5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JrJ15zk4M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mbP_7AoEQ 第三問 這一問其實不關港鐵事,近來亦看到很多人提出相同的論點。 上星期港鐵根據「可加可減」機制申請加價,那班議員聽到「加價」兩字例牌二話不說就「反對!」。又話香港政府是大股東應該使用權力不要讓港鐵加價,又叫政府將港鐵派發的股息嘔番D (嘔番晒仲好) 出來去抵銷加價對市民的影響,真的是比共產黨更共產。點解當今議員講和做事都好似撳掣咁,逢加必反?所有搭港鐵的人都不會想港鐵加價啦!但當年這個機制又是這些立法會議員通過的 (雖然可能不是同一班人),今天的立法會又要打倒昨日的立法會?況且港鐵是上市公司,不是政府部門,港鐵是要向世界各地的股東交代,不是你們議員話「唔好」港鐵就可以是但賺少D錢。 好討厭這種不分青紅皂白係唔係都反對咗先的新香港政治文化。

Read More 港鐵三問

Plato & Elaine

昨晚在文化中心看話劇,10時半散場。離開劇院當然第一時間就check一check我的iPhone,看到這個message: “Plato and Elaine. Lol. On tv now” 還附上一張照片,是電視的screenshot。 Me on tv?WHAT THE?打開照片,第一樣看到果真是 “Plato & Elaine” 的字樣,我腦裡立即閃過「有人玩野?!」… 等一等… 相中人都不是我們兩個… so what’s going on? 我再望真相中人… 哦,明白了。他是三色台的人,其實我早知這個 “Plato” 的存在,他是當年《青春@Y2K》劇中余文樂的籃球隊隊友,我也是當年看Y2K的資料時無意中發現。沒有特意的去留意他的動向,但腦袋裡很記得這個Plato的存在。 沒有想到的是這世上有這麼 “翹”,他的女朋友竟然也是叫 Elaine!這種巧合的驚訝程度對我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Unbelievable! 用我不太專業的分析來看,這事情發生的或然率有如中六合彩般難! 首先假設香港有700萬人口,男女比例大約9:10,18歲人口大概佔80%,即560萬人 (700萬 x 80%)。假如說60%的人正拍拖或結了婚,即336萬人 (560萬 x 60%),當中男士佔159萬 (336萬 x 9 / 19),女士佔177萬 (336萬 x 10 / 19)。 有了以上的假設,我們可以算一算在香港找到另一對 Plato & Elaine 的機會率。我不知道全香港有多少個 Plato 跟 […]

Read More Plato & Elaine

隨筆‧星願

今天在電視看了<<星願>>,又碰見了中學時童軍阿sir,彷彿又回到了1999…… 1999年,我在做什麼呢? 1999年是我情竇初開那年,交了第一個女朋友。<<星願>>,我想我大概是在戲院裡跟她看的吧,都不大記得了… 完場時應該都是眼睛腫腫的走出那漆黑的戲院。不知為何我心裡凝著是在已結業了的銅鑼灣紐約戲院看這片。其實我是蠻喜歡那戲院,影院外寬敞的等候廳;那些永遠都坐不滿的紅色椅凳,相比現在那些集團式迷你影院,常常都擠得滿滿,侷促得不得了。 當年看著小齊跟栢芝純真的感情很感動,亦嚮往。今日重看除了在回味那份感覺外,還淡淡然想到:如果他倆真的可以大團圓結局走在一起,這份單純的愛可以維持多久?大概幾年後又會有如一般情侶開始嫌這嫌那…… 唉,人大了思想就是失去了那份童真。都不知道應該叫自己99年時太天真,還是11年時太現實?

Read More 隨筆‧星願

$6000的故事 Part 2 – 將來如何?

上回小弟對財爺轉軚派錢一事大發牢騷之後,今次想講一些政府長遠政策的問題。論點大部份都是拾人牙慧,不過又不吐不快。 在此之前,先 follow up派錢一事的發展。很高興社會上很多人跟小弟「英雄所見略同」,都感覺這$6000有點「受不起」,呼籲大家能力許可的話,將這筆錢捐給更有需要的人!我個人認為應該捐給一些幫助本地有需要人士的組織。我不是歧視其他有需要的朋友們,只是覺得這筆錢既然本來就應該是香港政府用來在本港扶貧,我們「代表」政府對這班人士伸出援手,也是理所當然。 除此以外,轉軚一事對政府威信的影響不談,中產階級吹起這股勸善之風,就證明派錢這行為本身就不受中產的認同,他們否定了政府這種短視的行為,財爺花多了幾百億仍得不到這群人的掌聲。現在社會當中,低收入的朋友有了一筆「橫財」開心得見牙唔見眼;中產們鄙視財爺的短視;富貴一族大慨見那$6000咁濕碎都不多加理會。財爺揮霍了這幾百億不單未能對症下藥,更某程度上分化了香港社會。相信下年財爺派與不派錢都一定有人反對,且看他會如何拆招。 回歸正傳,撇開$6000的爭拗,全香港最關注的是預算案對只升不降的樓價的政策。雖然政府今次已加推土地去嘗試穩定樓價,但輿論看法多是「無用」,地產商更無你咁好氣,第二日就立即推新盤賣,似乎一切依然是徒勞無功。 其實樓市到了今天根本是一個解不了的結。第一,當大家時常集中研究如何可以幫助無殼一族上車時,有沒有想想那班已經上了車的朋友們?老實講,政府要再來一個「八萬五」有何難?我估講完未開始起樓已可以將樓價推下來,但到時全街負資產,哀鳴遍野,將會比現在更衰。你可以說政府早就應該壓止樓價上升,那就不會搞到逼了這許多人上了車,現在變成「手掌係肉,手背又係肉」… 對呀!那樣講很正確。但帶出了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香港可以一直維持著低稅率?就是拜「高地價」政策所賜囉!政府將土地吊高嚟賣 (高價個「高」),樓價想唔貴先奇?但香港這彈丸之地,實情什麼資源都沒有,不靠賣地的收入,庫房那有稅收?大家不想買貴地,得!首先幫政府諗諗如何開源。拓寬稅基收VAT一定過不了所有政黨,加薪俸稅利得稅又話香港會變得競爭性不足,所以政府只能加少少煙草稅、首次登記稅 …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不是妙想天開嗎?除非金錢真的會從天上跌下來…… 正如在「$6000的故事」提到,作為一位有少少學識又生活還過得去的香港市民,最希望政府在財政有盈餘時可以將錢用得其所,做一些對香港發展有長遠利益的「投資」,而不是做那些短視的派錢政策。要知道有錢洗不是必然的,趁庫房好景時多灑金錢在一些可以根本上改善香港的措施,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的醫療資源為人口老化準備好了嗎?教育制度不停改不停改都好似得個吉,會不會是我們資源上太吝惜了?上海北京深圳的迎頭趕上,我們除了金融跟服務業外,還有沒有其他出路?物流港、中藥港、數碼港那些「偉大」project,現在全躲到那裡去?人家深圳得阿爺眷顧大力發展「前海」,擺明是睇住香港黎打啦!我們又如何應對?每人分$6000可以對這些問題有什麼幫助?

Read More $6000的故事 Part 2 – 將來如何?

$6000的故事

這次財政預算案搞出個大龍鳳,我本來 (強調是「本來」) 對財爺是有點同情,覺得原本 (強調是「原本」) 的方案也不是太差。 其實今年的預算案,撇除被人罵到飛起的將$6000注入強積金而不退稅外,其他項目跟去年,又或者去去年都是大同小異 — 免差餉、減電費、減公屋租金等等…… 老實說,我從來都不贊成退稅,所以自己對退稅一項是沒有期望的。當我知道財爺今年搞搞新意思,將退稅改為放錢入強積金戶口,我無意見。可惜我只代表少數人,財爺「一子錯」就被人將軍將到將軍澳,一份以為無驚無喜的預算案變了世紀最差的預算案。 撇開政府官員的政治智慧跟公關手段,只評預算案內容,我是有點替財爺不值的。社會輿論算是給了去年的預算案一個中等的評價。難道今年就只因退稅變成注資強積金,整個預算案就霎眼間downgrade成為世紀最差? 講到尾,今年跟去年的最大分別,是政府的政治手腕露了馬腳,議員們知道只要逼兩逼,政府就會就範。所以他們當然凡事都要小事化大,大大力為人民服務外更要爭取政治本錢。就以之前交通津貼一事為例,開始時張建宗代表政府實牙實齒、誓神劈願話無斟酌的餘地。點知俾議員們兇一兇,數數下又驚覺立法局可能不夠票通過,立即死狗咁話「有得傾,有得傾」。政府的威嚴何存?查實政府官員們有沒有丁點兒政治頭腦,竟然推個預算案方案連自己友建制派都撐…… 你地唔住,他們不是妄想那班要討好市民的議員們不會雞蛋裡挑骨頭吧?即使是一個近乎完美的預算案他們都定必要拿些東西去批評批評,何況今次是一條特大「骨頭」?我不是說政府要跟建制派扯晒貓尾,但民建聯都做很多地區工作呀,財爺早早去跟這班親政府的議員收下風,就不會想出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戇居諗頭,搞得如斯下場。 今次預算案財爺又誓神劈願話無得改,結果咪又係一樣,又再重蹈覆轍,更驚死大家派$6000都唔收貨,派$6000 CASH再退多$6000稅!Oh My God!!!這樣無牙力又無原則的香港政府!「狼來了」的故事誰人都聽過,以下還有誰會再相信政府的說話? 改良版的預算案,係人都知實通過啦。現兜兜派$6000喎!除非市民們仍然嫌錢少想政府派足$12000先夠數,無人會say no啦。作為議員,米飯班主們 OK,當然無理由自把自為ban個idea。要討選票的唯有用一招「似進實退」— 表面上勉強收貨再大大聲嗌仍有這方面那方面做得不足,暗地裡卻是數好票數立法局一定過到。 我自己又覺得「改良版」如何?一塌糊塗,不止令人失望,更令人沮喪! 不知大家十年八年前有無玩過「阿土仔」做主角的電腦大富翁。遊戲中有一件道具叫「均富卡」,用了之後就會將所有玩家手上的現金平均分配。今天財爺就等同在現實社會中用了這張「均富卡」,每人分$6000,為的只是去討好市民,低裝之極。 又或者近期一點,還記得幾個星期前有一個內地遊客在香港發爛渣話香港導遊打人,擾攘一輪旅行社最終決定賠錢息事寧人。社會各界齊齊嘩然,又話怕開錯先例;又話怕內地一些朋友會有樣學樣來港搞事博賠償…… 今天財爺派錢跟旅行社賠錢息事寧人的做法有什麼分別?人家派12萬,財爺你派240億!仲要係納稅人的辛苦錢!至叻係你囉! 不知從何時開始,退稅派糖突然變得理所當然了。我們這班打工仔,辛勤工作交稅不是為了俾錢你派,稅收是用來建設香港,為香港的未來打算。雖然每次講起要交稅時我都會牙痛咁聲,我每次都會盡時交足稅款,因為一來香港的稅例清晰簡單,一個打工仔想避稅也避不了多少;二來香港15%稅率低盡全球,而且政府都要有收入才有支出,不然誰人幫你日日在街上掃垃圾?三更半夜哪裡有免費的急症睇? 政府手上有盈餘,本來不思進取,不借此良機改善香港都算啦,今天仲要財散人安樂。作為一個中產,我當真不稀罕你派那$6000大元;作為一個算受過了高等教育的人,我更鄙視政府的短視和跟市井之徒一般的見識。我明白$6000對一些人的生活很重要,但很多人可能只是會拿去買多個袋,或去多次旅行。我希望政府會善用它的資源去為香港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帶來持續性的發展;盈餘多的時侯才可以作一些有前瞻性的發展計劃。香港這幾年要發展什麼什麼港都是得個講字,從來都無認真投放過資源,倒頭來仍只是食著金融業的老本。背靠祖國都要自己生性配合才可以自強不息繼續進步。很多事情,我們每名市民拿著$6000是做不了什麼的,但政府集合了240億就唔同講法,比如說教育制度、醫療制度、經濟發展與創新科技研究等。 我認為預算案version 2比version 1更失敗。既然我那$6000不能靠政府去建設社會,我決定將它捐出去幫助社會上比我更需要它的人,我亦鼓勵有能力的朋友支持附和。

Read More $6000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