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論投資

上星期去了個HKFSA的投資講座,題目是 “Hedge Funds Trading Psychology – How Peak Performance Traders Conquer the Inner Game to Success”,講者是錢志健,在香港投資界都頗有名氣。其實他準備了的內容不錯,可惜是一份3小時的presentation。要濃縮到1小時,太趕頭趕命,所以講得不夠深入。 錢先生提出的其中一個投資心法是 “avoid euphoria”,他翻譯 “euphoria” 為「心雄」。意思大概是當我們這班股海賭徒奉行「贏谷輸縮」時,谷不要谷得太盡,谷得太行心太雄,就容易影響思考分析,往往收場是如果大獲全勝是你好彩,輸突才更有可能。 我自問在心雄這事情都還可以啦!靠的是打麻雀練出來。 麻雀抬實在是一個鍛練心態的好地方。打牌,尤其是台灣牌,速度快,摸和少,差不多每一鋪都有輸有贏,心情上落快。有時這一鋪你運氣好連續入幾隻章,最後仲自摸絕章;運氣這樣好,下一鋪很自然就心都雄D。心雄會點?心裡面覺得贏面大到去99%,會大雞唔食細米,搏大D,做刁鑽D搏多幾番;又或者危險牌都打出去搏,心諗「我旺呀嘛,無咁易輸嘅!」不過上得山多終遇虎,麻雀這東西,跟其他賭博一樣,講到尾都是講probability,你一定要跟或然律鬥,最終當然是輸的機會大,贏的機會小。 我以前在麻雀抬上都交了不少「心雄」的學費,現在仍時不時要交,這是人的心理,無得避免,可以做的就是減少出錯。打多了麻雀,經驗學多了就明白錯了要立刻醒覺,自我調節,這個跟買股票的道理都是一樣。 投資一定有贏有輸。正所謂要「知己知彼」,在投資過程中,「彼」就是你的投資,「己」是自己的強、弱項,不過最重要始終是投資心態,千萬不要被自己的亢奮心情牽著鼻子走。如果贏了都不知道點解而又時常勇字當頭go go go,最後小心會輸鑊甘!

Read More 麻雀論投資

斑馬線

讀中小學的時侯,學校下面有一條斑馬線,高中的那幾年差不多每天放學都會橫過。記憶中當年過斑馬線時,只要站在馬路邊,車就會停下來讓你過。這幾年,過斑馬線的機會少了,反而駕車經過斑馬線的機會卻很多,發覺現在的司機大多數都不太理會斑馬線旁等過路的行人,駕著車子「掂行掂過」,包括我自己。前幾天忽發奇想,究竟是以前那一套還是現在這一套是對的? 作為一名電車男,我當然第一時間上運輸處網站找。得到的答案如下:   道路使用貼士 > 道路使用者守則 > 目錄 > 第二章 行人須知 > 使用斑馬綫 斑馬綫是路面上有黑白相間條紋的行人過路處,兩旁劃上「之」字綫。 這些標記警告駕駛人,可能有行人正在橫過或等候橫過馬路,而且駕駛人必須讓路給在斑馬綫上的行人。斑馬綫所在地,通常以黃色閃燈作標記。 行人必須完全遵守「過馬路守則」。在橫過斑馬綫前,應讓駕駛人有充份時間看見你,使他們可以及時慢駛和停車。如有需要,行人應首先在斑馬綫上踏出一步,因為在行人未踏上斑馬綫前,車輛便不須停下。 不要在「之」字綫上橫過馬路,因為駕駛人視綫只在斑馬綫上,他未必看到你正利用「之」字綫或附近其它地方過路。 (http://www.td.gov.hk/tc/road_safety/road_users_code/index/chapter_2_for_pedestrians/using_zebra_crossings/index.html)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只要行人們沒有伸出他的腳尖,踏上那條黑白間的斑馬線上,道理上我作為駕駛者是可以不必理會,直衝過去。Hm… 這種講法似乎有點不合邏輯。這樣子其實跟在沒有斑馬線的地方過馬路有什麼分別?既然行人已經走在馬路上,難道沒有斑馬線時我會不讓路直撞過去?還是這代表如果我在斑馬線範圍內撞倒途人我會罪加一等? 既然運輸處的答案是這般的模稜兩可,那我應該跟從我自己的意願去做。人車相比,車當然比人硬。駕車的不讓路似乎有點恃強凌弱的感覺。所以我還是喜歡以前的那一套,感覺是比較人性化、warm D。以後我會盡量讓路于斑馬線旁的朋友們,希望你也會這樣做。

Read More 斑馬線

看不到的亞運

2010年11月7日,香港足球隊在亞運會中延續東亞運奪冠的氣勢,上半場落後一球下逼和亞洲勁旅阿聯酋。當晚三色台的體育新聞只有幾張比賽的新聞照,及影著現場的香港球迷在港隊扳平一刻的歡呼情況。比賽精華片段?Sorry,欠奉。 香港人 (包括我) 最愛看的乒乓球、跳水、游泳等項目,我一項也看不到;今天報紙說國家隊衝擊體操金牌大滿貫,可惜我一秒鐘的highlight也沒機會看到。香港的健兒們,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想隔著電視為你們打氣歡呼,我很想感受你們「創造傳奇一刻」的盛況,可惜我辦不到,因為我不願屈服cable台那目中無人的服務態度。Well,我是寧願在網上看「窒下窒下」的英超直播,也不願花那幾百元月費裝cable台,就是因為那臭名遠播 x 100的customer service,當然我不會因這10多天的亞運去改變我的決定,那我註定沒有亞運看了。 我不知道那幾間電視台是怎樣合作的,竟然弄得免費電視連新聞報導都不能播放比賽片段。那是否窮人裝不起收費電視就得被歧視連亞運會也沒有資格看?香港政府口口聲聲話要申辦2023亞運會,現在香港市民連看亞運的權利你也沒有為我們爭取到,搞什麼亞運呀?搞不好2023年各位香港市民你們全部要付錢才可以看到那就在你家旁的體育館裡舉行的比賽! 香港政府想拿幾十億搞亞運但又不受歡迎,我提議倒不如想想怎樣可以讓廣大市民免費看亞運、奧運、世界杯等,先提高民眾對運動的熱情吧!別跟我們來「申請播映權是商業決定」這一套,現在又不是要你像回購東西隧般拿幾十億出來,你有心做,只要在廣管局續牌時加一些條件已經可以了,又點會做不到? Hm… 可能我要開始認真計劃2012年是否要去倫敦才能看到下界奧運,又或者我可以到深圳買間屋,2012年時就可以上去住30天睇中央電視台的免費奧運,否則我大概只可以像今年般看報紙上的紙上亞運了。

Read More 看不到的亞運

股票買貴就是錯

買股票有一謬論,叫「有買貴無買錯」,是安撫自己買錯股票的仙丹。以往最多人喜歡用於解釋他們為何高追港人最愛的匯豐。今天當恆指在短短兩三個月狂颷4000點時,又是大小股民用以「解釋」自己高追買貨的最佳藉口。 廣告都有云:「投資唔係買棵菜」,買貴了是可以蝕得入心入肺。所以買貴了,就是錯。有人會話:「買貴左,帳面上蝕,我一日未賣都未算輸!」但當你入貨的timing錯了,會對你往後投資部署影響深遠。 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令你的資金減少或綁死了。no money no talk,無錢就不能再博過。 「有買貴無買錯」的理念是股票最終都是向上升的,所以可以放心!總有一天你買的股票還是會「返家鄉」。如果你買的是四五六七八線股,就祝君好運,股價跌了下去真的不知有沒有機會升返上來。即使你買的是一二線股,返家鄉也不是必然的。2007年$140買了匯豐的一定身同感受;再早點於2000年間$100多元買了和黃的,恭喜你,經過10年黑暗期後終於看到一點點曙光…… 揸錯貴貨亦會令你承受很大壓力,直接影響投資決定。比方說,你對A公司作出了深入研究:行業龍頭,估值落後,PE比以往牛市時還差一大截。雖然最近股價已從$3大幅上升到現價$4,但你覺得就算升到$8也不為過。你決定一下子大手衝入市,心想今天的高價是明天的低價,$8是指日可待…… 可惜市況不就,一個月間A的股價隨大市回落到$3.40,怎辦好?根據你的分析,當然認為短線波幅不影響你對它$8的估值,但實際上你已經帳面上蝕了15%身家,如果個市再跌點算?你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計錯數?應否學專家所講做好風險管理 — 止蝕? …… 形形式式的心理壓力,除了輸錢外,更可能會令你失眠、心神彷彿,影響健康…… 相反如果當日你看清形勢,等股價急升後稍作回調才在$3.60買入,即使現價$3.40你仍可以放心揸住,保持冷靜頭腦,心境好得多了! 所以投資之道,賺少了不一定錯,買貴了就應自我檢討,自以為「有買貴無買錯」就一定是大錯特錯! PS: 想起寫這topic是因為最近常在曾淵滄先生專欄看到他以此提醒投資者

Read More 股票買貴就是錯

為什麼小孩可以拍三級片?

世界上雙重標準的事例很多,今天想講是為什麼當社會限制青少年看三級片時,他們卻可以擔當參與拍攝這些電影?這樣的例子隨便都可以數幾個,遠一點有90年代很流行的古惑仔系列,近幾年有泰國入口的鬼片,而最近我看了日本勁收的改篇電影《告白》,雖然松隆子是海報上的大頭主角,但一班學生們的戲份其實跟她是平分春色。 道德上禁止青少年看三級片是怕他們心智未成,未能好好的handle這些敏感題材。反過來說,難道大家不認為要他們親身參與這類電影的拍攝時,對這班小演員的心智衝擊不是會更大嗎?你覺得看著別人入鬼屋被人嚇還是自己親身入鬼屋會驚D? 當「哥哥」這樣富經驗的藝人,也因未能好好處理拍攝《異度空間》後產生的情緒困擾而最終選擇由文華一躍而下時,我們又怎能expect一群10多歲的少年全部可以拍完《告白》後完全抽離片中那種以眼還眼的嚇人理念?當電影裡把殺人、報復講得如此輕描淡寫又理所當然時,怎樣能確保他們明白這種歪曲了的觀點其實不是人類生存的正道? God bless the kids! 寫於觀電影《告白》後  

Read More 為什麼小孩可以拍三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