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九):飛越冰河

來到 Ilulissat,可以見到這些嘆為觀止的冰山景象,全因它旁邊就正正是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UNESCO World Heritage) 的 Ilulissat Icefjord 每日源源不絕的泵出大大小小的冰山。這個又名「Kangia」的冰川,芳齡25萬歲,三圍是60km (長) – 6km (闊) – 1km(深),傳聞當年 Jack 跟 Rose 被逼「You jump I jump」,就是因為架 Titanic 撞上了又 Kangia 產出的冰山。有看過套電影的人都會問:咁大座冰山又點會睇唔到撞埋去?!無錯,就真係睇唔到!因為大多數的冰山,三分之二都是在水裡面,所以以前未有先進雷達前,真是很容易中招!至於隻船一撞就散有無涉及偷工減料的問題,又是後話了…… 這一片超過4萬公頃的冰川,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冰川,每日以40m的速度移動,每年就出產460億立方米的冰山 (老老實實,我真是想像不到那是多少…) 而 Ilulissat 就正正是這些冰山流出海洋的出口,所以在這裡連夏天都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色。跟世界各地一樣,Kangia 都因為全球暖化的關係,融化得越來越快,所以個出口比小弟的髮線上升來得更厲害!看看下面這幅圖,就可以見到 Kangia 由1850年開始個冰川邊旁一直向入移,即是塊冰川雖然應該是夏天融化,冬天再結冰,但結果是融化成水的速度比結冰快,冰川的面積減少,以前本來是冰的地方已經長期變成海的一部份。 本來,我們訂了乘搭直昇機實地上 Kangia「踩場」,可惜連個天都唔鍾意我,當天早上大霧瀰漫,能見度太低而被逼取消;我們行程又太緊逼,再下一次起機時我們已經離開了 Greenland。唯有退而求其次,在我們離開 Ilulissat 當天早上,坐上小型飛機飛越 Kangia 冰川,在高空遠眺這片冰地。 我們由 Ilulissat 機場起飛,見窗外風光由一間間小屋慢慢變成一大片荒蕪的土地,再漸漸見到這些啡色的陸地一步步被白色的冰川蠶食,到最後眼裡就只有一片白海。 不要以為這些冰川就只是一塊超大的雪地,白朦朦一片;其實一直飛,我們見到這些冰川上的地形都一直在變。有時候一大片平坦的冰片,上面有著縱橫交錯的裂痕;有時候是一片井井有條、一段一段的冰山脈;有時候卻變成毫無章法的一高高低低冰山谷;又有時候看到一個大湖與它的彼岸 — 只不過眼前所有都是被厚厚的冰封了;有時候還會伶伶仃仃見到一片冰做的高原,鶴立「冰」群!           不要以為剛才所見到的全都只是白色的,在這裡都夾雜了不少其他的色彩。首先是啡色,不是因為像我們城市中的冰雪被人為弄髒了以變色了,而是因為這些冰山在移動時曾經來了個鯉魚翻身,上下倒轉了,所以本來藏於泥土的部份反了上來,連帶把沾上了的啡色泥土也重見天日了 — 不要問我這怎麼可能,因為我也覺得很神奇! […]

Read Mor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九):飛越冰河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七):Eqi Sermia

來到 Ilulissat,不論你是好動的年輕人還是在享受人生的中年人,一個必去的景點就是位於 Ilulissat 以北100公里的 Eqi Sermia。 Eqi Sermia 又有「calving glacier」的稱號,是一片超過100米高的冰川,它的特別之處是你可以坐船去到好接近它,近距離觀看平日在海裡面見到的冰山,是怎樣由冰川轟隆轟隆的跌出來! 由 Ilulissat 坐船到 Eqi Sermia,大概要2小時。當我們開始可以遠遠的眺望到它時,卻是肥仔船長最緊張之時,因為這時候雖然夏天剛過,但在這裡整個範圍都是滿滿的浮冰!只見肥仔船長聚精會神地將隻船左拐右拐,避開那些大塊的浮冰,船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有時候他在無辦法之際,會索性把船開上塊浮冰上!!!用重量真真正正的「將冰山劈開」 (無謂再抑壓心底愛~~~),殺出一條血路。   終於,我們來到 Eqi Sermia 的面前,導遊 Debby 話我們雖然未至如與它是零距離,但大家都只是相距一公里咁大把。   眼前這塊高高的冰壁,已有二十萬年歷史,除了水上過百米的高度外,水裡面亦有超過七十米深。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 — 碌大雙眼等 — 等冰壁上有冰山跌出來。當這些冰山跌落水時,會發出如打雷般的巨響!不過就像閃電和打雷的關係 — 當你聽到雷聲時那「電」已閃了良久,因為聲音的傳播是比光慢;而同樣地當你聽到冰山落水的巨響時,那些冰已經跌了落水一陣子。不過,仍然有一樣東西比這些聲響再慢一點,就是這些落下的冰山所產生的浮波,你會再過好一陣子才感到好像有隻大船在旁邊經過泛起的波浪,有時都會幾 chok!所以,要看跌冰,不能依靠聲音,只能靠自己雙眼望實眼前這五公里連綿的冰璧…… 那裡有異動呢?!想用相機怕下這時刻,就更加要眼明手快,一見到有動靜就立刻拔槍「chap chap chap chap」的射過去!   其實,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在冰川旁邊的營地過夜,那裡有幾間小屋招待遊客。白天時可以走到去冰川旁以高角度望過去,晚上又可以在冰璧的陪伴下看星看月亮,當然還有可能望到夢寐以求的北極光!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

Read Mor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七):Eqi Sermia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五):Hong Kong Cafe?!

在我們出發前搜集資料時,已經看見在 Ilulissat 有一間餐廳,叫「Hong Kong Cafe」!很驚訝吧!難道真的有一位隱世香港人定居於此開了間餐廳為生??加上其實 Ilulissat 是一個只有3000人口的小鎮,可以選擇的餐廳不多;而我們一路玩,不少導遊或旅客當他們知道我們是從香港來之後,都會問我們有否聽說過這間 Hong Kong Cafe。但當我們反過來問他們有否去食過時,竟然人人都話未去過,甚至是在這裡逗留了整個夏天的導遊!咁有趣?!我們更加要去這間 Hong Kong Cafe,check it out 啦! 可惜我們第一次嘗試光顧是失敗的,剛好撞了它例休的日子!我們當然不會咁容易氣餒:古有劉玄德三顧草蘆,今日有我柏拉圖兩探 Hong Kong Cafe!     第二晚我們再來到,終於開門啦!入到去一點「Hong Kong」的味道都沒有啦!牆上掛著的「名菜」,都是類似 American Chinese food 的炒飯炒麵。負責落單的姐姐,是真正的亞洲人面孔,但就不似是香港人啦。我們落單後表明了香港人的身份,就跟她八卦為甚麼這兒叫 Hong Kong Cafe。她說,老闆是馬來西亞華僑,原藉廣東,所以就改了這個名字啦,而她自己就是由泰國過來打工。 What?!由熱辣辣的泰國來到凍冰冰的 Greenland 打工,咁大反差?!我們沒有深究她的辛酸史,但就想起了之前在另一些餐廳裡都見到貌似泰藉或菲律賓藉的女侍應。泰國姐姐就告訴我們,這兒有好幾間餐廳都是同一個老闆,而他特別喜歡僱用這些泰、菲裔的外勞。 至如這一餐「香港菜」呢….. 有炒飯有炒(公仔)麵,還有一味炒飯 crossover 炒(公仔)麵,(高八度) 幾豐富~~~ 算啦,這裡是 Greenland 呀,不要那麼高要求啦!食得飽就算啦!     PS:雖然這間 Hong Kong Cafe 沒有我們想像中咁好食,但整體來說 Ilulissat 的食物都算過得去啦 — 可能一來我們心中幻想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仍然是過著愛斯基摩式茹毛飲血的生活 (一笑),expectation 定得太低;二來不少餐廳賣的不是意粉薄餅,就是亞洲食物,所以都算是合口味吧。 […]

Read Mor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五):Hong Kong Caf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三):The Day After Tomorrow

Greenland 超過80%的面積都是被冰覆蓋,所以來到的第一大景點當然是睇冰! Ilulissat 的地理位置,就最適合睇冰,因為它正正在 Ilulissat Icefjord 旁邊。Ilulissat Icefjord 是少數跟大海相連的冰川 (glacier),而且流轉得快,一日就向大海方向飄流近40米,所以每日都源源不絕的向大海泵出大大小小的冰山 (iceberg),亦造就了 Ilulissat 附近的海邊時時都「冰流成河」。Ilulissat Icefjord 的獨特性,亦協助科學家對地球的氣候轉變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因此被聯合國封為世界遺產 (UNESCO World Heritage)。   問旅館的老闆娘,她說每一天望出個海,那些浮冰的模樣永遠都是不一樣,這亦是它醉人之處。Ilulissat Icefjord 位於 Ilulissat 的西南面,這兒政府特別開發了幾條行山路線,讓遊客可以零距離接觸這個冰川。路線分成紅、黃、藍三條,紅色最容易藍色最長最難,我們到埗當天就揀了中等難度、要行大概兩小時的黃色行山徑。   雖然沿途都是山路而且無人帶領,但路上一個一個大大的黃點清晰的引領著我們,不怕會迷路。走到路徑的中段,我們就來到海邊,看見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冰山,襯上帶有秋意已轉紅的草地,好靚!這天的天氣很好,陽光充沛,眼簾望出去的所有事物的色彩都是十分耀目,恰似一幅大自然的山水畫。海上一望無際的冰山,好想可以跳上去然後如忍者般踏著這些浮在大海的冰塊一直走一直走,走到這無邊際的盡頭,看看究竟世界的盡頭會是甚麼。雖然太陽高照,但它的熱力好像對冰山們一點兒影響都無,沒看見任何一塊冰山有融化的跡象。 不過,在 Greenland 好天氣並不是必然的。第一天過後就日日都是天陰陰,只是間中在下午時天空中的雲才消散多一點,給太陽出來唞唞氣。不過,在天陰的日子看冰山卻是更加震撼! 第三天本來我們是要坐直昇機去看冰川的,奈何當天早上太大霧,取消升空。突然間多了個無節目的早上,我們就把握時間又再去行山,這次選擇了藍色那條路徑。它全長要行近五小時,但有其他旅客告訴我們,只需行十五分鐘就已經可以走到岸邊,看十分迷人的冰川。 Turn out,他錯了 — 他的用詞錯了,怎麼可能用「迷人」來形容眼前的景象?!用「壯觀」、用「震撼」、用「威懾」都好像還不夠呢!這一處比我們早兩天更近 Ilulissat Icefjord 的出口,而且可能今天天陰,所以冰山的密度更高。眼前一望無際的冰山,令我終於明白甚麼叫「非筆墨能形容」 — 如果我以前曾經以「非筆墨能形容」去形容任何東西,我要道歉,因為那肯定是小弟文采不足而硬加上去的說法,眼前這一幕才有資格用上這六個字!配襯著灰灰的天色,一覽無邊的冰山讓我想起了 The Day After Tomorrow 的海報 — 但眼前所見的冰封世界不是用 CG 畫出來,是真實的!!!而且比海報的有層次多了。 如果你看見我拍的照片已經覺得好靚的話,let me tell you:照片的2D效果根本未能顯出用肉眼看到的立體感覺,你一定要親身來感受一次!我們站在這裡拍照、感受、冥想近一小時都不太足夠,臨別時就好似媽媽第一次送小孩上幼稚園般,不斷的回望這一遍美景,希望能更牢牢地把它印在腦海之中。 雖然我們只是來了 Greenland 未夠3天,而且連 […]

Read Mor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三):The Day After Tomorrow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二):Where is Greenland?

OK,如果你是三色台粉絲,Greenland (格陵蘭) 對你來說可能就不是太過驚奇,因為最近捧紅了「昇爺」的《世界零距離2》也走訪過 Greenland,頓時將它的神秘面紗揭開了一半! 在我開始分享我們這次旅程之前,讓我先介紹一下Greenland 啦!而在我介紹 Greenland 之前,請容許我講一句,Greenland 的中文譯名「格陵蘭」,實在是太無創意了,將這個漫天冰雪的荒蕪之地叫做「Greenland」的諷刺感完全埋沒了!所以我決定這個系列都會沿用「Greenland」而不用「格陵蘭」,希望大家不會介意我這種又中又英的寫法。 Greenland 雖然個名好 green,但其實它的經緯度由59度橫跨到最北的83度。它的位置接近加拿大北面,處於加拿大與歐洲之間,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雖然你打開一張世界地圖會覺得 Greenland 的面積跟非洲看似差不多大,但實情是非洲比 Greenland 大14倍!是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嗎??不,這只是因為地球是球體,當我們嘗試將它顯示在一塊長方形地圖時,接近南北極的地方會不合比例地放大了! 由於位置超北 (甚至部份位於北極圈內),Greenland 超過八成地方都是被冰川覆蓋,所以你看地圖,絕大部份的Greenland 都是用白色代表,只有南部沿海一帶是綠色及有較多人聚居;有趣的是,在Greenland 最北的一帶叫 Peary Land,雖然它是好北好北,地圖上的顯示它卻是綠色的,原因是它的環境實在太乾燥 (我估因為太大風掛…),所以空氣中沒有足夠水份結冰!   Greenland 人口只有56000多人,關於它的歷史,公元前2500年已經有愛斯基摩人 (Eskimos) 的足跡。至於較近代的歷史中,最流行的講法是,一位名為 Erik the Red 的維京人 (Vikings),因為殺人罪由挪威 (Norway) 流放到冰島,再去到了Greenland,在它的西岸住了3年。回去冰島後,他為了吸引更多人到 Greenland 定居,所以就給這個地方起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名字 — GREENLAND。GREENLAND vs ICELAND,係咪一聽到都覺得 Greenland 吸引好多呢!!!所以 Erik-san 確實吸引到 (呃到?) 一班人跟他移民到Greenland。之後的1000年,Greenland 跟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經歷了不同的朝代和統治,輾轉落到丹麥 (Denmark) 的管治之下。有趣的是,由於Greenland 的地理位置及潛在蘊藏的資源,美國在二戰後曾提議以1億美元跟丹麥買斷Greenland,不過遭拒絕,直至現在Greenland 都是屬於丹麥的殖民地。2008年Greenland 進行公投,75%的Greenland 人同意在丹麥統治下增加自主權,為將來獨立鋪路。 […]

Read More 冰島少冰綠島不綠之旅 (二):Where is Green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