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凍極光之旅之 (五):看極光的準備

北極光,Northern Light,又稱 Aurora,是當太陽粒子撞向北極的磁場時,能量釋放之時所產生的燦爛光采。北極光主要是綠色和紅色的:綠色是當氧氣 (oxygen) 被太陽粒子撞擊時產生,而紅色則是當氮氣 (nitrogen) 被太陽粒子撞擊時產生,而綠色又比紅色常見。

話明是「北極」光,當然就要走得很北的地方才看得見,基本上你不進入北極圈之內都唔駛旨意睇得到!你也可以去地球的最南端看南極光,但北極圈內的國家遠比南極圈內多。

北極光其實都幾微弱,大白天一定看不到,而北歐夏天最著名就是子夜太陽,差不多沒有日落,所以雖然夏天天氣好一點又溫暖點,但不是看北極光的好日子。相反北歐的冬天日日天昏地暗,最寒冷的日子可以說 24小時當中每一分鐘都有機會看到北極光!不過凍到嘔茄呢,-30°C、-40°C時叫你站出去一邊吃西北風一邊看北極光,幾靚都無 mood 睇啦!所以最理想看北極光的時間應該是3、4月,當天氣開始轉暖 (但都仍然是-10°C、-20°C!) 而日照時間還不是很長的時間。

擇好了「地利」,還要看「天時」。原來太陽粒子是有一個11年的週期,而剛好 2012 年是週期的高峰,所以去年或今年都會有比較上算的機會看得到北極光。不過除了大週期,還要看看你的彩數,去到北極圈的那幾天,太陽粒子的強度如何、會否剛好有太陽風暴 (有就正啦!) 等等。想知道北極光的強度,可以上網查,這是其中一個我們用的網站。

http://www.gi.alaska.edu/AuroraForecast/Europe

另外還有很多不同的網站有北極光強度的資料,你可以上 google 慢慢找。

太陽粒子的活躍程度有11年的循環

當然還有最基本的 — 天氣是陰是晴有無打風落雪,這些都是事前無得計的。假如你早早訂好機票酒店,但是去到的那幾天日日陰天落雪的話,你只有問蒼天一句:「睇北極光先來落雪,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

如果你只是一心去看北極光,當然就只需要帶你的一雙眼去。但如果你想影番幾張靚相珍藏兼放上 facebook 威吓的話,就不是隨便帶部單反去就可以影到咁簡單。

首先,因為北極光微弱,所以常常要用足足一分鐘甚至更多的極長曝光才拍得到,腳架是最基本的家生,最好買有 ball head 的,方便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扭動。你的相機最好有 bulb mode,即是只要你按實 (係按實,不是按一按就可以) 拍攝掣,你想曝光多久就有多久。如果無 bulb mode 的話,都應該可以至少曝光30秒。另外如果要你用隻大姆指在 -20°C 的室外按足一分鐘,不單止隻手指可能變雪條,亦很容易中途會搖晃到部相機,影響照片的質素。所以最好再買條 shutter ,「遙遠」控制個拍攝掣,就不怕郁到部相機。我今次旅行前去鴨寮街買,盛惠 30 大元,很抵玩。

影北極光,相機最好有 bulb mode

鏡頭方面,光圈越大越好,方便「吸光」,可以減低曝光時間。拍攝時,因為四周圍漆黑一片,相機的自動對焦是對不到焦的,一定要改用手動對焦。拍天空嘛,焦距當然是無限遠。

由於天氣極凍,相機電池裡的化學物可能會凍到失效,比平日快無電,所以一定要帶「士啤」電。記得記得不要吝惜買雜嘜牌,用了幾萬元去睇去影北極光,最後因為一塊雜嘜電開不著機影不到,就認真喊都無謂!另外,因為室外超凍而室內超暖,一出一入溫差可以有30、40度,部相機很容易會由超凍入超暖時有霧氣和倒汗水,一定要留意。最後,可以另外帶備頭燈,讓你在漆黑中捕北極光時,如有需要有「不時之光」。

我覺得最最最重要的是:去之前先落手落腳試用各樣功能,光知道理論去到現場一定有一些甩漏。天寒地凍,冒著風雪時,你最不想做的就是去研究部相機點用!再不幸點的話,可能當你終於搞掂你部相機之時,北極光已經是一閃即逝……

OK,準備好未?出發!!!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