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迷你倉
最近搭地鐵 (sorry,應該是「港鐵」),當你站在那條長長的扶手電梯時,有機會在其中一塊廣告版上見到一個青藍色的膠盒,打著「BOXFUL」的字樣,做的其實是迷你倉的生意。 第一代的迷你倉,最經典的應該是當年那個在三色台「宣傳易」日播夜播的廣告,有位老外大大力的在喊着他們的熱線電話:8~1~7~7~7~7~7~8~~~ (OMG 我竟然還可以徒手背出個電話號碼,你話幾入腦!) 到第二代,就是顧客除了自己親身入倉外,亦可以致電迷你倉送箱 (我不清楚是否需要額外收費)。 到今天第三代的 Boxful,顧客連個迷你倉在那兒都不必費心,所有東西的出出入入都是由迷你倉公司負責。當你發覺有需要將一些物品寄存入迷你倉,你可以通知 Boxful,他們會先把儲存物品的膠箱送到府上;你把一個一個箱放好了你要寄存的物品後,可以為箱內的物品拍個照,上載到 Boxful 的網站/app,方便日後想取回物件時容易記認,然後就可以叫 Boxful 的車隊來收集儲存箱;到有一日你需要用這些存起了的物件時,只要落個 order,又有人將儲存箱直接送回到府上。服務收費每月每箱 HK$49,當中包括每月最多一次免費送回物件的服務 (可能你要拿箱中一些東西,又或者想再多放一些入箱)。 雖然 Boxful 成立僅半年,已經籌到150萬美金的 seed funding,證明有投資者相信這種第三代的迷你倉經營模式。 香港的迷你倉服務,小弟一直以來都覺得已經是多到頂爛市。之前有友人吹水間提議過做迷你倉,我就覺得市場已經是太多啦!吹水的話題當然就不了了之。即使是去年尾有機會在一個 pitch night 活動中聽到 Boxful 對手 Spacebox 的解說時,我仍然相信這個行頭已經是太多人做了,所以也不以為然。直至近來 Boxful 活躍起來,跟不同的朋友言談間,有不少人認為以香港人居住環境這麼擠逼、這麼喜歡買東西、又喜歡方便的性格,一個月區區的 HK$49,這個概念有賣點。也是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把迷你倉的經營模式稍稍 make a twist,又可以是一門新生意!而事實上,我上網找資訊時讀到,這種包送出送入的迷你倉模式,在美國已經有好幾間做得不錯的 startup,例如是 Makespace、Boxbee、Clutter 等等。 曾經聽人講過,在這個 Online-to-Offline (O2O) 的年代,物流業將會是相當有潛質的一個行業,順豐速運的崛起只是這個物流業大時代的第一浪,只要你能找到那個 unique angle。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
Read More 新一代迷你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