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的攔路虎是你和我

這個週末在馬路上遇到一件事情,令我有感而發要在這裏發發牢騷。 話說我家附近有一個T字型的迴旋處,星期天我如常駕車回家。我從T字型路口的垂直方向來到迴旋處,向右望望,見沒有車便駛進迴旋處。這時候,一架車從左邊的路口駛近,他本應在讓車的虛線位置停下來讓我先過--因為我是已經駛進了迴旋處,又是從他的右邊來。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無視我的存在,在我面前直衝直過!還好這不是我第一次遇上這種情況,所以當我望見他時已經特別留意一下, 沒想到真的遇上這種魯莽的司機,完全不顧交通安全、不跟從「迴旋處內車輛有優先權」的規則就衝出來。我特意響按幾聲提醒他,那司機聽見望過來,臉上一點歉意都沒有,反而還睥了我一眼,可怒也! 其實這不是最過分的一次。有一次也是類似的情形,不過我遇上的是一輛單車!那次真是很危險,因為單車速度不快,我要硬生生的煞車讓路給他,否則我是真的會撞上去! 而且單車是「皮包骨」,撞到他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那次我真是忍不住,馬上往車窗外對他破口大罵,踏單車的反而還理直氣壯倒罵我,說什麼「單車在馬路上有優先權」,所以即使我已經入了迴旋處,也應該是我讓他,氣得我差點跳起來!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種如果不是故意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連交通規則都不懂的「司機」,所以才發生這麼多交通意外。本來如果大家都跟隨交通規則,我相信以現時的科技,自駕車開上一、二百公里也不會出狀況;不過大家之前可能讀過新聞,說自駕車正式在馬路上測試時出現一些問題;我想問,問題的根源,其實是無人駕駛,還是「有人駕駛」呢? 試想像,一輛自駕車在灣仔告士打道上以時速限制70公里行駛,剛過了演藝學院後準備在雙白線完結之後,就打燈往右轉線過去銅鑼灣方向。這時右手邊那架車的司機,不但超速,還貪圖一時之快,沒有打燈也沒有等雙白線完結,見有一點空位就往左切線過來了。如果是一條只容自駕車的馬路上,應該不會遇上這種事情,亦不需要特別用AI什麼的去學習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可惜它們遇上了天生差勁的人類駕駛者。 説回之前的例子,如果因為這位亂切雙白線的司機撞上了新開發的自駕車,社會輿論大概都會集中說無人駕駛的技術未夠成熟… (下省一千字……) 卻無視了這些不守規則的人類,才是製造這突發事情的始作俑者!反而如果一個城市全部車輛都是自駕車,好好遵守交通規則,甚至乎馬路上的無線網絡會事先溝通了互相的位置及將要做的行動,整個交通網絡會是既安全又暢順。 今天自駕車的研發工程師,可能要花上無限時間,「教曉」自駕車如何應對那些魯莽人類駕駛者不能預測的行為;而事實上這些行為可以發生在不同場景及不同情況--你是根本不能通通預計到的。結果是今天我仍要自己開車,每每來到家附近的這個T字型迴旋處時,都要特別打醒十二分精神,防備這些不守規則的道路使用者。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自駕車的攔路虎是你和我

29+1

2010年,我記得當時好像是看到報導,也忘了是說一位女生是詹瑞文的高足還是被喻為「女版詹瑞文」,一個人做一套叫「29+1」的獨腳戲,而且已經是第6次重演,應該不會是伏!就決定買票去看,認識了彭秀慧。我想,其實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那年正好是我將會踏入自己的29+1,所以對這題材更有共鳴,推使我去看這個劇。當天看完後沒有很深的感受,大概只是覺得劇是蠻好看的,橋段的細節位都也很貼地;這個姓彭的女生演出有點誇張但都不錯,而且一個人演起這麼多幕很厲害!到了今天我已經過了29+1的年代很久了,看29+1的電影版時,很多橋段看到了就想起在舞台劇的演出,例如一開始講女士上班前在「不願上班的心情下」的種種準備,還有結婚派帖不要派餅卡改派面膜的提議。大概電影版不再有獨腳戲的局限,加上出盡人情牌找客串,整個故事看起來立體很多。雖然這幾年萬幸我沒有經歷很多事情,但今天再看29+1一遍,感受卻深得多,好像看到過去7年由我決定離開銀行界後經歷過的一些心路歷程,又或者是一些我心裏面已知道將來一定會遇到的悲歡離合。望著今天辦公室裡年輕的一群,我也會想你們的29+1將會是怎樣呢? 片尾出字幕時,播出一些29+1的舞台劇片段,向觀眾們分享了它的歷史。2005年,就是彭秀慧30歲的時候,29+1首次公演。當時的演出是在藝術中心的麥哥利小劇場 — 那是一個真的很小很小的劇場。一個充滿藝術理想的女生,踏入三字頭,毅然在那裏開始她的獨腳戲;一路走來,一步一步的踏上了演藝學院的台板,今天更有機會將她的創作搬上大螢幕。沒有看過舞台劇的人,可能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劇本,卻無法感受到劇本背後的真正故事。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是沒有看過29+1的舞台劇,你其實是不能完全感受到故事的真諦。 電影中主角林若君的老闆 Elaine 說,人生到30歲就是剛好一個 saturn cycle,所以三十歲時會開始有很多不同的轉變。這其實我有一點不認同,我覺得現代人 — 尤其是女性 — 大大的誇大了「30歲」這個關口。現代人一般大學畢業後、工作了四五年後,就大概來到30歲吧。這時候叫做已賺了也儲了一些錢,心裡不再想每天營營役役上班下班,開始想生活中有一些追求、轉變。加上現代香港人對「三字頭」這三個字特別敏感,所以到29+1這年頭,「想轉變」的想法就特別容易湧出來了。亦很多人可能以踏入三字頭做藉口,扚起心肝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起來。 人生苦短,做行動派其實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想當年我也是在這個時候作出了人生的決定 — 當然我的情況有點不同啦,當天並不是我放棄了我的工作,是我的公司放棄了它自己再連累我:如果當日公司沒有倒閉,可能我今天仍然是在 IFC 返工呢!也不能如現在每隔一些時候在這裡就寫一篇廢話給大家看;每天大概會像林若君般,早上起床就要行屍走肉地倒數著她不想上的班。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