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要sell得其所

上回講到小弟一些作為團購顧客的經驗,今日就讓我分享商家做團購的一些意見。 話說年多前的某天,心血來潮上團購網逛逛,一打開個版面就見到天后一間聞名的清湯腩做團購,七五折就可以食到碗牛腩麵加飲品,仲要是每日任何時間都可以用!咁着數我當然就立刻掃番幾張啦!網站上寫著「已售出了14395個優惠」,遲一點都不知會否賣晒! 買了個優惠後不足兩星期,我就有藉口要過去天后,順便用埋張 groupon!七五折的牛腩麵,質量一點都沒有將貨就價,認真抵食!不知是否食得好happy,平日不太隨便跟陌生人交談的我,跟店裡一位老伙計吹起水來。 「呢個團購優惠真係抵食,我見到就立刻買咗10張8張!… 不過其實你哋都咁好生意,駛乜做團購呀?」 「(有點埋怨的語氣) 咪係囉!做乜鬼團購,平時都已經夠忙啦,而家逢假日更加忙到有氣無掟唞!做死人咩!」 「其實我見通常生意麻麻的舖頭先做團購。」 「咪係囉!」 「或者有D舖頭會只規定得閒D嘅鐘數先可以用,例如下午茶或者消夜時段。」 「我都唔知呀,細老闆個日一返來就話要做團購,我都唔知搞來做乜!無啦啦平比人,又做死我哋。」 (下刪類似重複了幾次的埋怨…) 其實「細老闆」有無想過點解要做團購?如果日日食飯時間都已經坐滿兼門口要排隊,仲送個七五折出街為了甚麼?我想,細老闆一定是抵受不了團購網 sales 的攻勢,聽講他們是十分十分 「chur」 的;又或者細老闆覺得做團購好潮,所以一於跟埋一份。 我都有見過其他已經打出名堂的餐廳做團購,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有如茶樓或茶餐廳做下午茶餐的道理一樣:在顧客較少的時段才推出團購優惠,這樣做不會蠶食黃金時段的毛利,又可以谷多點生意。例如一間我很喜歡的日式燒肉店,我就買過幾次優惠晚市套餐,包括的食物相當豐富,但規定要7:30pm前離座。這個安排餐廳就可以吸引顧客在非常規的晚飯時間幫襯,多做一輪生意。 另外有一些餐廳 — 尤其是新開張的餐廳 — 認為可以借助團購網的人氣,以優惠吸引顧客幫襯。我相信每一個新老闆心裡面都有一團火、有一份信念:只要吸引到你來幫襯第一次,我有信心我們食物的質素可以吸引你再來! 好一份志氣!!作為顧客,I will be back… 不過是當你再做半價優惠的時候先啦! 胡亂做團購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扭曲了顧客對餐廳的期望。我以一個顧客的身份來解釋,本來正正常常一份 3-course 西餐,三、四百多元的價錢還算合理。但當我試了一次用半價就食到之後,我心裡面把尺就認為這間餐廳的價格是百多元;之後再要我用三百多元來食個晚餐,我就會突然覺得:有點兒貴!我還是等下一次見到團購優惠才再來了。結果,我心裡面是有一個無形的列表,有好些餐廳幾好食但無團購我是不會想到去食,我相信不少買團購的人也是這種想法,反正香港就是人多車多餐廳多!結果這些想靠團購打出名堂的餐廳可能弄巧反拙,只有當推出低毛利的團購時才有生意,無團購的日子就拍烏蠅! 講吓講吓,我團購表上其中一間都幾好食幾用心做的餐廳,早幾天經過時發覺原來已經頂唔住結業了,阿彌陀佛。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

Read More 團購要sell得其所

團購要buy得其所

團購,相信很多人都試過。團購的原意是消費者跟商家佬講:嗱,如果我能夠集腋成裘幫你揾到50個客跟你買呢件貨,打個折呢! 以數量換取折扣,一直都是經營買賣者的不二之門,否則又怎會有批發與零售之分。「團購」這概念剛登陸香港時,是真真正正要等成團的:我試過付了款買一件貨品,最後因為湊不夠訂單而泡了湯,要退款;不過時下的團購已經「變質」成特賣場或者限時優惠的模式,純粹以折扣吸引顧客,就算貨品只賣得一件都無問題,不再會發生成不了團的情景。 小弟都是團購粉絲,間唔中就會上幾個較大型的團購網站望望有沒有筍刁。我比較少在團購買貨品,因為見過幾次團購網會 mark 高個定價再打個六折俾你,我隨便上網格價就發現其實根本無平過!再者現在我們有偉大的淘寶,如果不是大牌子的產品,很多時自己去淘一淘都可以找到相同的啦! 我買的多數是飲食相關的優惠 — 在香港出街食飯,無辦法用淘寶來代替了吧!如果買的是現兜兜的現金券,明碼實價知道便宜了多少;如果選擇的是一些優惠套餐,小弟就通常會揀自己有去過的餐廳,這樣有個概念知道平日在這間餐廳的消費是多少,比較容易判斷團購的優惠是否真的抵買。 還有,每次買的時候一定要望清楚優惠細則,e世代的好處是商家不再可以將這些條款用 font 6 寫出來,消費者就無咁容易眼大睇過籠,不過每次在按下「購買」前都一定要提醒自己好好的睇一次細則。最常見的「魔鬼」包括:只可以在冇雷公咁遠的分店兌換、只可以在平日最唔方便的時候 (ie 你返緊工時) 使用、要事前打電話訂抬但早兩個星期打去都話full晒、優惠一星期內就要用等等。 講咁耐,其實我本來是想分享一些商家參與團購的事情,誰不知一講到自身的經驗就停唔到,唯有下次《團購要sell得其所》繼續講!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

Read More 團購要buy得其所

的士大戰 GoGoVan

上個星期,有的士慢駛,抗議客貨車用手機 app 揾生意,甚至會非法載客,影響的士司機生計。   我都試過載貨坐了架 GoGoVan,有時候車費確實比的士還要平;不過講真,真是一點都唔舒服囉!架車「dun」到呢… 所以有得揀我都是會揀搭的士。但反過來說,香港人搭的士都容忍了多年的拒載、態度差、嫌你短程俾說話你聽等等的差劣態度,但仍然要付一樣的費用!「八折的」的興起,除了平之外,最重要是乘客叫慣了知道可以坐上一架服務態度OK的的士。其實只要司機大佬駕駛態度安全,又不會俾說話你聽或者不斷的逼你聽他們的三字經、四字經的話,我相信我們大部份乘客都已經滿意。 無可否認香港的士平絕全球的一線城市,但其實自2008年起,市區的士起標價由 $14 加到今天的 $22,現在還正在申請加價至 $24 起標,原因是「的士司機收入偏低,平均時薪較運輸業低約一成半」。其實的士用的石油氣已經是免稅,比私家車用的汽油便宜一大截;又每兩年加一次價 — 看看這個報導的附表,2008年之前10年都只是加了 $1 起標!為什麼的士司機收入還是偏低?! 的士司機無啖好食,是因為的士牌數量有限,政府有不再發生新的士牌,結果的士牌被人為炒高 (唉,香港人乜都炒啦!),車租跟隨上升。每次加價訪問街邊的的士佬,都會聽到有意見一則話其實加了價車租就會跟住加,收入無乜好轉;二則話加了價少了市民搭的士得不償失,甚至有司機團體話不想加價。 新經濟的年代下,Uber、GoGoVan 等衝擊現有商業營運制度的新概念比比皆是。墨守成規、不肯革新、硬要用舊一套的人無可避免遲早會被淘汰,這是人類進步史上不變的定律。難道倒夜香的要抗議人家安裝沖水馬桶搞到無生意做?ICQ跟MSN要抗議 whatsapp 搶晒d用戶?航空公司要抗議廉航點解你收得咁平? 另外,在這個廿一世紀的智能世界,創新科技只會越走越快,一般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各樣規管上行得一樣快。想依靠政府去幫你打擊 GoGoVan?不可能!最多警察放多d蛇捉那些純粹載客的客貨車。與其在這裡自怨自艾,不思長進,不如想想如何做好點爭生意啦!如果的士大佬們認為價錢平是唯一的原因他們輸緊生意比 GoGoVan 的話,那麼請問在香港比的士貴得多的 Uber 又是怎樣生存的呢?除了上文講到的態度問題,貪方便也是現代人的特色 — 可以舒舒服服叫定車,不便落街身水身體汗跟人爭的士。「的士版」的 GoGoVan — 快的 — 最近在全力搶佔香港市場,不斷做街站送贈品吸引新乘客;另一方面其實已經招攬了不少的士司機加盟。我的朋友有一次就放工時間灣仔示範了用快的叫車,一打開個 app,附近的的士多到呢… 他在電話要車後不用5秒就有司機大佬接了單,不用1分鐘就打來確認位置。我就覺得善用快的絕對可以幫助這些的士司機搶回生意。     最後,老老實實,如果你覺得 GoGoVan 蠶食晒你們的士大佬的收入的話,點解唔轉揸van仔?做了多年的職業車司機,要考個van仔牌應該不太難?而且van仔無發牌數量限制,鍾意的話可以自己買架車自己揸,不用看那些的士牌主的面色。少人揸的士的話,租車費自然會跌,牌費亦不能在高位繼續撐。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

Read More 的士大戰 GoGoVan

洗碗夢工場

自從香港幾年前實施了最低工資後,很多粗重工作的人工三級跳,包括聽聞日薪千五的扎鐵 (不知道這是否最 update 的價錢),還有月薪過萬都請不到人的洗碗工。之後就興起了洗碗公司,專門上門收污糟碗碟,運到洗碗工場集體式清洗,而且因為有地方有規模,洗碗公司可以買一些大型的機器去增加洗碗的效率。 我第一次讀到這種「外判」洗碗的概念,應該是年多前在坊間的一本八卦雜誌,霎眼聽落去到幾有趣,只不過都心諗要將碗碟運來運去需時,選用這服務的餐廳又是否要多買幾倍的餐具作替換?而且計落運輸的費用其實有無得賺? 早幾個月,跟一位朋友食飯,朋友講到他的一位舊同事,早些日子辭了職,問家人借了成百萬,就是跟朋友們一共湊夠了幾百萬開洗碗工場。 我一聽見就眉頭一皺… 這個眉頭不是因為我覺得洗碗工場無得做而皺,而是創業初哥第一次就借成百萬,而且是一個揼石仔的行業 (洗一箱碗可以收幾多錢?),還要是 entry barrier 不高 (現在洗碗公司都開到成行成市),牌面好蝕。就算工場有生意維到皮,但一開始投資的幾百萬成本是 sunk cost,要點先可以返到本?當你每個月扣除成本淨賺五萬 (如果股東支埋人工的話我好懷疑仲有無賺到咁多?!),每一百萬的 sunk cost 就要二十個月才回到本,我驟眼看就好不化算啦。 而小弟聽完覺得最不自在的是,大嗱嗱幾百萬擲死了在工場的機器上,還要是問屋企人借的!要知道這些機器首先一買回來就貶值;到你有資金需要時,你想套現基本上就算賤賣都未必有人要。做生意最重要是資金流,不論你有幾多訂單幾多資產都好,一無 cash,就隨時摺得! 朋友無開名是哪一間洗碗工場,所以小弟都不知道它的經營情況如何。不過上 Google 求其打「洗碗」已經有無數的洗碗工場列出來,之前還聽聞有飲食集團照辦煮碗開工場,競爭應該都好激烈。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

Read More 洗碗夢工場

FIFA 與香港政改

上星期望著白禮達 (Sepp Blatter) 第五度當選國際足協 (FIFA) 主席,教我如何不想起我們香港的689呢? In case 你無乜跟足球消息,FIFA 就是負責搞世界盃那個組織 (當然還有其他活動),每4年就重選一次主席,而且是名乎其實的小圈子選舉:每個會員國的代表一國有一票,合共只有209票 — 係咪頓時覺得我們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大」了很多呢? 最頂隱的是,不論你是代表足球超級強國巴西,還是遠在唔知係邊、總之「你想住的」瓦努阿圖,大家都是咁高咁大,手執一票。結果,過去幾年來FIFA的貪污醜聞不斷,蛇齋餅糉升呢到現兜兜百萬美金計的賄款,特別給那些來自較貧窮國家代表 — 嗱,不是我老吹,是外國不少記者朋友報導的,例如這篇 《A League of His Own:How Sepp Blatter controls soccer》。到上星期,東窗事發,美國FBI 聯同瑞士警方落閘拉了十幾人,懷疑他們貪了數以億計美金。 大家知不知道小圈子選舉的最大特色是甚麼?就是下面被人閂閘拉人,上面的依然無事。首先賄賂呢傢嘢,當然是假手於人,點都不會燒返自己;第二就是小圈子選舉,無民意可言,受人錢財替人消災,所以上星期五的主席重選 — 當人人知道一個領導了 FIFA 17年的人,點可能不知道這些黑金?又點可能完全置身事外話下面的人貪事不關己?就算你自己不貪 (really?!) 但縱容這種貪污文化已經是失職到極點! — 白禮達都是輕鬆五度連任,汗都唔駛一滴。 咁你可能會話,「袋住先」咪OK囉?唔怕FIFA的情況在香港重覆。 老老實實,小弟的政治水平就認真是小學雞,對所謂「8‧31」框架亦只是一知半解,下面的愚見真是見笑了。姑勿論你對現在的政改方案支持或反對,今天讀了新聞,王光亞先生已經清楚表明,我們香港人認真就輸了!因為就算大家跟足「袋住先」500萬人選了個特首出來,結果是如果阿爺唔鍾意的話,他都有最後的任命權力否決你們這班傻仔的決定。咁其實我們 500萬香港人選乜鬼?大家還在講甚麼「白票守尾門」,其實一直都是「阿爺守尾門」!今日王先生堂而皇之稱呼溫和泛民為「愛國愛黨」,他朝如果泛民候選人真的當選了做特首,肯定阿爺又會一下子變臉搞些眉目不委任啦! 到李飛先生的說話,強調「8‧31」框架是會在之後每一屆特首選舉當中一直沿用 — 這一點正正是反政改的人明白到的 open secret,只有政改三人組不知道 (well… 真的嗎?) 還不斷大大聲叫大家袋住先 — 其實我最反感的不是方案好不好,而是我們的政府選擇這樣呃市民。難得李先生這麼開心見誠講到明是「袋一世」,三人組其實都不再需要 hard sell 欺騙港人啦!那些睇到人想嘔的政改廣告不如停播,慳番納稅人的錢啦! 講到尾,內地從來都無行過民主制度,其實大家點解認真認為阿爺會為香港提出真正的民主?別再 too simple too naive […]

Read More FIFA 與香港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