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經節目,常常會聽到類似的對話:
「陳大師,你對後市點睇?對投資者有什麼建議?」
「恆生指數最近都係窄幅上落,係無乜重大消息之下個市應該會繼續牛皮待變。宜家投資者適宜炒股唔炒市,選股方面可以聚焦係一D國策受惠股……」
我從來都認為投資股市應該是(炒)買「股」,不是(炒)買「市」。
恆生指數由2000至今,最低於2003年沙士期間見8331,最高是2007年炒直通車見31958,高低點差3.8倍。試問這4年間有多少好股票升得多過3.8倍?
新地 (16) – 2003年低見$33.30,2007年最高見$175.40;高低相差超過5倍
中石油 (857) – 2000年$1.28招股,2007年最高見$20.05;高低相差超過15倍
中移動 (941) – 2003年低見$14.55,2007年最高見$160;高低相差超過10倍
而且這3隻股票都是你買了可以放心收在床下底,不用費神炒出炒入。
對於一個不太熱衷於投資的人,耐心地投資及持有「市」— 例如恆指ETF 盈富基金(2800)是一個不會錯而為自己財富增值的選擇,這種人不會 / 不需要聽「陳大師」的意見。
會聽「陳大師」的人,對投資定必有一定的興趣,即是會著意地留意股票消息的人。股票市場從來都是一個考眼光的地方。不論你的目標是短炒搏20%,或做足research希望買到十倍股,都是要在千千萬萬的股票中挑出「明星股」,絕對是眼光(加一點運氣)的挑戰。
買恆指無疑是等於買一個已幫你分散風險的股票組合,但它同時逼你買一些你未必喜歡的公司 (恆指有42隻成份股)。況且,買恆指也不一定比股票穩陣。想當年,香港最穩陣的藍籌股,匯豐該當之無愧吧!金融海嘯時匯豐被人一沉百踩,講到好似遲早執笠,由$140多元直插至嚇死人的$33,足足跌了近75%!那恆指又怎樣?由31958跌至10676,都跌了差不多70%啦!反而如果你一心看好內地經濟發展,在2007年高位時隨便挑了工行 (1398) 或建行 (939),跌的時侯比恆指及匯豐少,彈又彈得比它們快,那你說應該炒股定炒市?
一講就見:
“「目前仍是上落市格局,只是在高位借勢回落,相信中央短期會微調調控力度,但不會全面放寬宏調力度。」DBS唯高達董事黎永良認為,現階段應該「炒股唔炒市」,個別受中央政策扶持的農業、醫療、內需以及新能源等板塊表現或會較為理想。不過,他表示,大市有機會回落至20600點水平。”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812/News/ea_eaa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