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靠同學?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不需要再花金錢花時間去讀一個 MBA 學位。以前做銀行的時候已經進入了一個當年大家夢寐以求的行業,哪裡需要再拿個 MBA?今時今日在 startup 界當中,做事方法跟 MBA 課堂教的傳統商業理論大有不同,而且 startup 是要靠做實事浸出來的,所以也沒有想過要進修 MBA。 直至這個月讀到的一段新聞,不禁令我要重新審視我的這個價格觀。 「樂視救亡 撤換亞太區統帥 賈躍亭向MBA舊同學急撲47億」 以前說讀 MBA 是賺人脈,今天看來讀 MBA 是讀「錢脈」!隨便問問同學仔,就借到6億美金!我們這麼辛苦去找 angel 找 VC 籌款幹嘛?大家齊齊去報最多富豪讀的 MBA,想個點子,就算沒有6億美金,都可能籌到6億港紙! Well,以上當然是純屬講笑,但樂視這次的「危機」已經對那些光講 traction、只講 signed-up users 的經營模式,響起警號。土豪式喪燒錢去 acquire users,「只要有了 database 就會有方法可以賺到錢」的神話已經開始幻滅。這幾年的 startup 籌錢籌得風山水起,除了因為大家真的天真的以為不管是誰,只要擁有了用家就有辦法賺錢外,也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的央行都在行極度寬鬆的財政政策,全世界錢多四出找東西買。今時今日美國開始進入加息週期,環球經濟過了幾年用金錢推砌的蜜月期後,大家開始發現經濟環境其實都只是金玉其外,即使是有錢的都不會胡亂花! 樂視當天不問價胡亂買下香港的英超和 NBA 播映權。以 NBA 為例,5年 bid 10憶,據聞比 Now 的出價高4倍!現在每個客戶一年收$600,即是平均要30萬戶登記才打和;無線推隻 TV Box,主打全香港觀眾,勁做 promotion 兼狂賣廣告才做到幾十萬 sign up,只是主打 NBA 的樂視又如何相比? 這種「有錢就能任性」的做生意方法,在內地還有間出名的例子:恆大,但人家的底子是做地產實業,雖然瘋狂但有實質資產支撐;以同樣的方法去做 startup?恕我直言,恐怕是死路一條。 […]

Read More 創業靠同學?

梁主席下錯注

所謂的「下錯注」,不是指梁主席押後游梁二人宣誓的決定正確與否,而是指他對自己未來四年的主席生涯開壞了頭。 不過,首先想問句:點解法庭未判就可以以游梁二人違反基本法為由,不讓他們宣誓?尤其是當其他宣誓失敗的議員都可以再宣誓時,即是「再宣誓」這行為基本上是可接受的。香港不是未定罪的人都是清白的嗎? 這次鬧劇,有四個可出現的結果: 1. 主席容許二人再宣誓,政府司法覆核失敗 2. 主席容許二人再宣誓,政府司法覆核成功 3. 主席不容許二人再宣誓,政府司法覆核失敗 4. 主席不容許二人再宣誓,政府司法覆核成功 簡單分析一下四個情境: 情境一:主席算賣了半個人情給泛民,少少得罪了建制同事,不過梁生既然有主席銜頭,政府又輸了,建制的同事都只能忍下去。這次給了泛民面子,贏回少少信任,之後泛民還禮,未必下下去到最盡。 議會關係:不太差 情境二:主席算賣了半個人情給泛民,少少得罪了建制同事。但政府贏了,正式褫奪二人議員資格,建制同事都應該順番氣。泛民輸了給法院,無話可說,要賴都賴 CY 政府,不會算入主席身上。 議會關係:不太差 情境三:即是主席判斷錯誤,泛民加上游梁二人可以也文也武、大搖大擺插死政府、建制和主席;主席這次縮沙之後,泛民一定對他的信心和信任大減,四年立法會年期基本上未開始而到冰點,所有事情泛民一定同主席撐到行。 議會關係:差到極點 情境四:主席算是搏中,游梁二人確是無權再宣誓;但主席這次縮沙之後,泛民一定對他全不信任,四年立法會年期基本上未開始而到冰點,所有事情泛民一定同主席撐到行。 議會關係:差到爆 現在梁主席已經選擇了選擇三或四,不論政府司法覆核成敗,他都已經將自己放了在一個很不利的位置,將來四年在立法會好難有好日子過。 祝「君」好運~~~ PS:當然,梁主席如果與政府有好吸引的 side deal 就另作別論。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梁主席下錯注

回到 startup 的軌道上

在寫下《揾工宣言》的三個月後,小弟終於搵工成功,在一間 startup 落腳。本來諗住正正經經找一間大公司,但原來一份在 startup 界混了數年的 resume,headhunters 見了會一去無回頭;大公司收到了,就算加個朋友補飛向HR同事美言兩句,都同樣是石沈大海。人家根本看不到你一手一腳砌盤生意出來的經驗,「think out of the box」可能是跟「麻煩友」打了等號。還好有新東家的老闆賞識。 開新工雖然有點忙,放了工其實都有時間寫文。但是腦筋忙了一整天,靈感都被擠到一邊,拿起支筆時卻一點墨水都沒有了,所以丟空了這個 column 一陣子。終於,多得隻「海馬」,今天 (星期五) 可以忙裡偷閒,抽點時間和空間執筆。話就話忙裡偷閒,但其實做 startup 就是註定時時刻刻都要擺一副戰鬥格,中午十二點不到開 slack 看,差不多個個同事都 online!看來放了工返屋企不問工事的日子都不是我過的了。 以前自己搞 startup 時,由於不是做得大,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得 founders 們幾丁友,可能再加三兩個同事,有時真係好悶,又覺得自己有少少自閉咁。難得新公司人多勢眾,多到我不是太過適應!lunch time 隨便叫聲都有浩南哥出場般浩浩蕩蕩衝出街的場面,久違了! 最後,早幾天在公司座落的全新駐港超大型 co-working space、讀著前東家有如公告天下要將它的電子錢包暫時「收檔」的電郵,除了急急腳 (現實地) 由電子錢包轉走晒D錢外,也暗自慨嘆自己之前做過、認為大有前途的 startup 項目,就算當日一直做下去都認真是無得做 — 做 coworking space 有大型美資搶攤,做電子錢包有中資「雙馬」挾撃,點玩呀?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回到 startup 的軌道上

揾工宣言 — 六星期後…

這個標題有點似三色台電視劇大結局時,最後梗會有一段「n年後」的5分鐘結尾。通常這種結尾都是 happy ending,而我,都想今次在這裡可以大大聲告訴大家:我揾到工啦! 可惜,現實是殘酷的。 這六星期裡,曾經有幾份工和我擦身而過,可惜天意弄人… 有一份我還真的歡喜得很,見過幾次面雙方亦談得十分投契。本來我以為大家是情投意合,大有機會;倒頭來原來卻只是我自己一廂情願… 唉…… 所謂希望越大就失望越大,這次「表錯情」令我自己有種失落的感覺,需要幾天才能接受現實,重新出發。 幸運是我,之前所找到的工作,都基本上是一擊即中,所以這次已經拖了六星期的揾工旅程,感覺很難捱。很感激上次寫出《揾工宣言》的心底話後,很多朋友的關心,甚至是直接介紹面試的機會。到現在仍是得個桔,辜負大家了!事實上,這六星期深深體會到「識人好過識字」這六字真言。自己在公司網站、LinkedIn 所報的工作,十居其九都是名落孫山;相反,朋友介紹的,起碼都有得見個面。 又,可能是過了幾個星期都是在原地踏步,個人開始有點焦急,不時滿腦子都在想這方面的事情。每天望著各揾工網站反來覆去,一方面告訴自己好工不是時時有,要有耐性等待,三兩個星期算甚麼!另一方面好想擺脫現在這種不肯定不踏實的日子,心底裡有一種聲音告訴我:是旦揾份做住先啦!這種腦交戰的狀況令人不時感到失落和沮喪,不知所措。我知道,之前做 startup 時每次的時間都比較短,所以這份工點都應該要有長做的心態,我亦希望找到一份工自己相信可以起碼做它三五七年,就算人工待遇差一點都 OK,而不應該馬馬虎虎隨便找一份。很多朋友都提議我返銀行打工,我也明白這是刻下自己較容易找到工作的行業,最少識得的朋友都多D!不過,我知道如果我返回這個「黑洞」裡,想再次走出來又會難些!所以暫時我尚且集中精力試試其他的行業,看看有沒有甚麼用得著我的經驗。俗語有云: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就話:經驗到揾工時方恨少就真!雖然過去10年我有很多不同的嘗試,不過集合起來反而是周身刀無張利!所有較高級的職位,都要求應徵者有多年相關的經驗,小弟就大多不達標!小弟這隻「多才多藝」的「唔知幾多里馬」,還是繼續在場邊等我的伯樂發現呢! 又又,上次大家被我的肺腑之言感動出盡力幫手小弟自己唔爭氣,全部無功而還。人家幫你是人情,過了些時間大家又各自返回自己的崗位。所以,如果你咁啱剛好讀緊我這篇 follow-up 的文章,又有朋友揾緊人幫手,請你千祈一定要介紹我給他們認識,除了幫了小弟外 (沒齒難忘!),也幫你朋友找到個像我這樣的人才 (哈哈!),簡直是一家便宜兩家著!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揾工宣言 — 六星期後…

無王管的《極度挑機》

編註:有劇透,慎入。 上星期悶悶地想睇場戲,不過可能因為已經過了暑假的黃金檔期,上映的電影都不是甚麼大片。無乜選擇下揀了套西片《極度挑機》 (Nerve)。 故事講有一個新興至潮的遊戲叫「Nerve」,尤如網上版「truth or dare」 — 除了你只可以揀「dare」!參加者會被指派一些要好夠薑才做到的任務,還要全程用手機現場直播;每個任務都會有現兜兜的獎金,完成後馬上存入你的銀行戶口。任務難道會逐步升級,獎金當然也會越見吸引,你玩唔起的話就只好放棄。最後兩位最有 guts 的參加者會進入終極決賽,增奪巨獎! 這些現兜兜的獎金又從何而來呢?其實你除了可以做有膽識的「玩家」(player) 外,亦可以做只看不玩的「花生友」(watcher),睇吓人點死,但就麻煩要磅水。不過,做花生友付了錢還可以有如 on demand 般指派任務給玩家。 故事的開始就是由本來凡事循規蹈矩的主角,受了刺激下貿然參加了「Nerve」做玩家,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去了一間餐廳是旦揀個陌生男子,咀佢5秒!…… 到後來故事發展下去,任務的難度不但越來越高,有些還充滿危險性,尤同玩命!不過成功做到的話有fans有知名度還有大筆獎金,咁仲玩唔玩落去呢?!…… 這個「Nerve」遊戲最特別之處,是它的 decentralized 設計,即是遊戲背後無搞手負責;有人開啟了之後,它就以P2P的模式自動運作,根據群眾的喜好去指派任務給玩家們,付了錢的花生友們還可以提出任務和投票推選任務。俾得錢,當然想睇好戲!所以可以想像這些任務當然是除了充滿難度外,有些更是極具挑釁性! 我和老婆一齊看這套電影,她作為一位心理治療師,集中分析這些花生友翹埋雙手睇好戲的心態,和這個遊戲對社會行為的影響;而我這位IT友就一邊看一邊想其實這個遊戲佈局在現實中真的是有可能發生!這種無人負責的 decentralized 模式正正就是這幾年熱辣辣的 bitcoin 和 blockchain 科技所提倡!所以要今時今日要搞一個類似的遊戲,不是無可能!不過,這衍生出很多潛在的道德問題。 首先,一個沒有中央「裁判」的遊戲,無人去判定遊戲的內容是對是錯,可以是極之危險或不道德。例如,電影中有任務是入百貨公司偷衫,也有任務是要你走上大廈天台上的吊臂,再在幾百米的高空凌空以雙手吊起自己5秒鐘,就是為了那上萬元的獎金和不想淆底衰俾人睇的心態;故事中亦真的有人確實曾經因為這樣失手跌下去一命嗚呼! 不過,遊戲中叫玩家做一些這麼踩界的事情,犯了法麼?好似無,除非有… 當主角發覺不對路時走向警察報案時,警察叔叔攤開雙手,問:他們有沒有人做了犯法的行為?雖然過火,但犯法嗎?主角卻說不上來… 而且,作為一個付了錢的花生友,當然希望看到的「表演」有咁刺激得咁刺激,有咁踩界得咁踩界,才值回票價!危險?道德? who cares!大家看慣了電視、電影的大製作,所有在電子螢幕上看到的東西都是假的,做戲之嘛!主角死了,但演員無死,導演嗌一聲「cut!」後演員又活過來了,觀眾已經看到完全麻木,不察覺在這遊戲中死去的人是真的死了!而且人類本性最叻就是做羊生羊太,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跟著潮流走;咁多人爭住睇、咁有話題性,我當然不會執輸,齊齊做個花生友! 更甚的是,網絡世界上,人人都是用 screen name,當大家躲在這個「假名」面具背後,有甚麼事情發生也不怕被人發現、被秋後算帳時,良知好像也被收藏了在面具之後,行為很容易變得更加激進。這解釋了為何現今世界每處的激烈示威中人人都是戴著面具。當然,你以為作個假名人家就不知道你是誰?實情是網絡上要起你底容乜易,一個程式可以根據你的IP、社交網絡資料等等把你知道得一清二楚。電影最後亦以此提醒大家。 虛擬貨幣不是甚麼新鮮事,bitcoin 和 blockchain 之所以帶來這麼多爭議性是正正是因為它無王管的性質;而事實上 bitcoin 已經是被視為洗黑錢的最佳途徑之一。「Nerve」這電影將 decentralized 這做法再推前一步,讓我們想想一個完全自行運作的世界可以變成是怎麼樣。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

Read More 無王管的《極度挑機》

不專業立法會選舉結果分析

小弟其實對政治方面,識條鐵咩!如果有甚麼資料出錯,請指點。 早上投票率低,下午開始撼撼聲,晚上排晒長龍 常識題:早上9點投票的人,你認為是年青人還是老人家多?晚上9點投票的人,你又認為是年青人還是老人家多? 今屆投票率走勢「先低後高」,到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某些投票站打晒蛇餅;蛇齋餅粽、掌心雷所能夠叫出來的選民相信年紀應該較大,而且人數應該早已安排好,所以多出來投票的人年青人居多,這應該是毫無懸念。當建制派發覺多數會支持泛民和本土的年輕選民投票人數超乎所料是,建制派在晚間再大規模動員的能力已經十分有限了。 投票率極高,泛民地區直選僅增1席 在有史以來最高的投票率和投票人數下,泛民即使出了「棄選」奇招都只能在地區直選僅僅增加1席到19席,再一次見到不同泛民組織各自為政下,選票再次大幅浪費。例如九龍東的死對頭黃洋達和譚得志各得30000多票高票落敗 (謝偉俊和黃國健各得47000多票當選)、新界東「老朋友」范國威和鄭家富反目,分享了43000票 (容海恩得32000票當選)、兩位現任議員馮檢基和李卓人在新界西攬炒 (何君堯得最後一席),這三席絕對是 win-able。 不過,現今香港議會內的政治光譜變得極闊,要合作的空間比之前更少。今次若非極高的投票率和「棄選」奇招,可能連18席都保不了。到下屆2020年如果泛民組織仍不能在配票上做得更好,依然很大機會自己玩死自己和我們普羅大眾。 女左男右耀九龍 今早當九龍西選舉局勢仍未明朗,游蕙禎與黃毓民爭奪最後一席只差三幾百票,未知鹿死誰手時,我已經笑言毓民會輸,因為當時肯定當選的五位都是女將,好一個「六娘教子」的佈局! 至於另一邊的九龍東,就輕輕鬆鬆由五位男將全數當選。形成九龍東全男將、九龍西全女將的有趣結果。   黃色=黑色? 今屆有多位熱門候選人落敗,每位失勢的候選人當然都有致命的原因,不過對於某幾位候選人,肯定有一個預料不到的死穴:就是他們的姓氏!! 麻煩邊位風水大師,幫手測一測字點解姓「王」、「黃」的大熱候選人 — 王維基、黃毓民、王國興 — 全部超高票得「梗頸四」大熱倒灶,黃色變了做黑仔色! 沒有了王國興大師在會議廳中的書法表演,來屆立法會認真是失色不少噢! 新人效應 早上看到「慢必」陳志全的訪問,講到自己上屆雖然毫無從政經驗和地區工作支持,仍然可以跑出,某程度上是得益於選民求變的心態。經過4年的議會生涯後,他今屆得到的選票其實是少了。 今年的票王朱凱迪,還有很多其他新面孔,某程度上都一樣得益於新鮮感 (各人當然亦要有選民認同的理念才能當選)。新人效應可以維持幾耐?這班抱著新的政治思維的新丁要在未來4年「做到嘢」,才可以在下一屆再接再厲。 游蕙禎 vs 梁美芬 去年黃埔東的區議會選舉,越級挑戰梁美芬的游蕙禎僅負300票。今次立法會選舉在九龍西就輸20000票,只是僅僅夠票奪取末席。似乎上次區議會的叮噹馬頭只是假象?我理解為當游蕙禎選區議會近距離接觸市民時,可以說服到他們支持,但去到大範圍的立法會選舉時,鼠王芬的政治勢力仍然是牢不可破,蕙禎BB始終還是有一段距離。將來她需要繼續以議會上的表現去說服選民。 BTW,游蕙禎當日300票輸區議會,今日以400票險勝立法會,時也命也! 港獨候選人被取消資格 當日選舉事務處因為「港獨」主張而取消某些候選人的選舉資格,今日看來可能是「壞心做好事」,令本來碎片化的泛民陣營的選票沒有變得更分散,在地區直選保住關鍵18席。 認真多謝晒政府 (CY) 的小心眼,幫了一個大忙! 王維基落選是禍是福? 王維基意外地在港島落選,有些失望 (如果不是自行配票的話我會投給他的)。不過,諗深一層,現在他贏了掌聲輸了議席,ABC理念深入民心,不羈的他 (個人認為) 不用未來4年困在添馬,其實是不是最好的結果呢?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不專業立法會選舉結果分析

點解渣馬要犧牲我們這些早起準時報名的人?

去年,我在《立場新聞》寫了一篇文章,讚賞渣打香港馬拉松 (「渣馬」) 的網上報名系統,參賽人士只要準時早上7時登入報名網站,大家會自動進入一個排隊系統,不似其他網上系統時時要鬥快按 F5 refresh 搏入到去;報名時亦不會因為被打爆了 server 而 load 得慢甚至 load 唔到。 不過,今年大會「徇眾要求」將報名方法由先到先得改為抽籤。所以,除非你是跑得勁快的電兔,否則大家今年報名是鬥運氣。 我跑了渣馬無10年都有8年,無一年我想報名而報不到的!有一年,我身在南美,都報到喎!又有一年,我真的忘記了報名日期,馬上郵寄報名表,又報到喎! 我唔明,好地地一個報名程序,點解要改? 我唔明,點解我想跑個馬拉松,是要靠運? 我唔明,大會有無好好研究,究竟報唔到名是參加者真的7點登入都爆棚,還是自己遲起身 full 咗就賴登記唔到?因為每一次人家好羨慕咁問我「你咁勁又報到名嘅?我報唔到呀!」我就問佢:「你有無準時7點起身 login 呀?」人家就會好理直氣壯地說:「我9點幾返到公司登入就已經 full 咗啦!」 點解為了這一班根本無一份熱情去報名的人,要犧牲我們這些早起準時報名的人? 現在玩抽籤,第一、香港人最怕執輸,阿豬阿狗都會係唔係都報咗名,抽到先算,即是比往年更多人報名 (可能這就是改制的原因,可以做靚條數),抽到的機會再小一些;第二、抱著「報咗先算」而又抽中的人,報名費都只是幾百元,一個月的 gym fee 都唔止啦!報完到時唔想早起身去跑咪算囉!又或者本來一對小情人諗住一齊跑,或者一家大小老公老婆小朋友一齊跑,結果抽籤我有你無,咁… 唔跑啦!所以我估今年出席率一定會明顯降低啦! 無乜抽獎運的我,應該到時維園見不到我啦!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點解渣馬要犧牲我們這些早起準時報名的人?

內地市場是攻不得的死胡同

強如 Uber,都未能夠在內地市場得到甜頭,只能夠死死氣將內地的營運賣給滴滴出行;其他的新經濟巨擎,Facebook 多年來連門口都未入,Google 入了走了又回來,Twitter 當然亦不能與 WeChat 相比,唯有 Apple 因為 Tim Cook 懂得國情常常入去打交道,可以名正言順在國內開蘋果店和賣手機。所以,我們這些小小的初創者,又如何能期待可以在這個十三億人口中突圍而出呢? 小弟一直都講,在香港創業有一個很令人悲哀的盲點。如果你身在美國,有個好點子在三蕃市\洛杉磯\紐約搞了一個起步得不錯的初創,拿到了資金就可以馬上擴充到美國其餘的大城市。因為雖然大家的居住環境有些不同,但大家都是共享同一種文化。但香港過去一百年,大半時間是走英國殖民地那一套,即使跟大陸同胞屬同一個種族,但多年來累積的文化非常不同,所以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而認為香港行得通的 idea 在內地都行得通肯定是自欺欺人,或者你是以為「香港是在日本」的老外。 而且,內地奇高的「參考」能力,代表你沒有足夠的後台支持的話,一個行得通的點子可能很快就被參考得體無完膚 (Uber!) 即使是一些在內地好像做得到一點成績的香港人,聽朋友講其實都只是你睇我好我睇你好,背後有幾難做只是我們不知道。 所以,我所認識的初創朋友而生意又做得上軌道的,擴充的第一個目標,肯肯定不是大陸 (除非你真的已經搭通了天地線)。第一個目標,通常是新加坡,因為大家的背景比較相似 (其實很多方面香港跟新加坡都是互相參考互相競爭),而且當地也是華人居多,文化背景也比較接近;其次可以是台灣、東南亞、甚至是日本。 今天你拿著你的初創 proposal 去見 VC,如果你的目標市場只是香港,好賺極有限,不容易得到 funding。不過如果拿著內地13億人口做擴充目標的話,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說易行難,我相信那些 VC 都不是笨人,你能夠「說服」他們的機會也不高。所以,小弟認為將你的產品國際化的第一個地點,應該是新加坡或者亞洲其他國家。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內地市場是攻不得的死胡同

牛下女車神也只是個人

這幾天在追看奧運,最關注的當然是我們女車神李慧詩的比賽 (昨晚還「破例」飛的返屋企追看爭先賽八強)。昨晚見她在今屆奧運再次飲恨,爭先賽八強止步,睇得嬲嬲地,事後訪問都無睇就熄了電視,心裡已經在想寫這個blog。本來寫講的是: 凱林賽炒車後叫大家「唔使擔心」  跌倒再起 李慧詩續爭金 「擦損咗手同腳,唔會影響周日嘅比賽,稍後早啲返選手村處理傷口,早啲瞓應該冇問題。」 「美雅絲攞到銅牌,算係補償咗我嘅炒車,我心情都平復咗。」 「要同教練講聲唔好意思,大家盡咗最大努力。」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5/19736908) 當天在凱琳賽被炒車以至連入決賽爭吓獎牌的機會都無埋,不過事後她一句都無怨過,在鏡頭前連唔開心/不忿/失落的表現都無;旁人看來是她看得開,我卻心想是不是她贏得太多而變得過份的處之泰然?看她場上的拼搏表現,我絕對沒有懷疑她的付出她的努力,不過話晒是四年一度的奧運,輸得咁唔抵都可以咁豁達?她今年已經是29歲,再過4年的東京奧運就33歲,雖然到時如果仍能入圍的話叫做有半個主場,但看到今年幾位較年長的選手都輸在連綿作賽的疲勞之下,她的這種冷靜是不是因為她的深深處贏到有一點點麻目?輸,是不是就輸在心理上這一點點 — 只是一點點 — 的不在意? 爭先賽排第六  李慧詩:我個心好痛 「冇諗過會攞唔到啲咩返香港,我個心好痛。」 「冇諗過一撞就入唔到(凱林賽),嗰個勢係可以入到㗎!我冇諗過撞係Anna(美雅絲),我真係用咗好多時間去平復,因為我同佢係好好朋友,同埋之後又要對佢,嗰刻真係接受唔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7/19739796) 不過,今早起來讀過新聞,知道她終於在完成所有賽事後,將情緒一下子抒發出來,哭成淚人,也隱隱明白到炒車後心理上 (「我真係用咗好多時間去平復」) 和生理上 (另一報導:「教練沈金康對此表示:『其實很大問題,那天我們到選手村醫院,跟醫生商量如何解決這個痛,傷口又會不斷撕裂,一騎車比賽,傷口又再裂,但她沒表現退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ports/20160817/55512783) 影響了她昨天在爭先賽的表現。我定必要對我之前 too simple, too naive 的想法向李慧詩和她的單車團隊講一聲 sorry。現在反過來看,跟那些在賽場上努力過但戰敗了的其他香港選手在賽後失落/激動/自責的表現相比,女車神在凱琳賽連入決賽跟各人一爭高下的機會都無,還跌到損手爛腳,當時卻一點情緒都沒有表現出來,我不得不讚嘆沈金康教練除了練車之外,「練人」的能力亦達神級,將女車神在比賽其間的情緒控制訓練到靜於止水,完全專注於比賽當中,也難怪香港的單車隊在沈教練的帶領下人材輩出! 女車神失落了這次奧運衝金 (不敢說是「奪金」) 的大好機會,相信全香港市民都跟她一樣失望。希望她調節好心情後,繼續踩好她的單車,2020年的東京奧運可以再次見到她出場衝金、奪金! 題外話,有一種說法,話奧運的獎牌榜是另類國力比拼。美國長期高踞榜首,暫時來說今年英國「超中趕美」排第二,難道脫了歐真的是好一點?香港的勁敵新加坡都憑 Joseph Schooling 在游泳這大項開齋拿下首面奧運金牌。至於香港,你看這幾年要幾亂有幾亂,運勢又可以有多好?奧運比賽,9分努力1分運氣,所以女車神今次之敗,迷信點說可能實在是非戰之罪呢。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牛下女車神也只是個人

認真地玩了一星期 Pokémon Go 隨意寫

Pokémon Go 在香港盛行了一整個星期,小弟才出po,因為我想自己親身玩過 (沉迷過),寫出來的東西才到肉。 當大眾因為 Pokémon Go 內裡的 Augmented Reality (AR) 元素大叫過癮時,其實這不是甚麼新奇的東西。好幾年前住在美國的朋友已經告訴我當地的餐廳搜尋 app Yelp 已經融入了 AR:當你在街上開啟了 Yelp 裡的 AR 功能,用電話裡的相機加上 GPS 定位就可以告訴你眼前有甚麼餐廳和它們的評分,後來還加了景點。 Peter Morville, 6-10. Yelp Monocle and Metro Paris Subway 在香港,本港龍頭 Cherrypicks 多年前亦已經發展了一個名為 iButterfly 的 app。用家在合作伙伴的店裡,可以開啟 iButterfly 的 AR 功能,「現場」捉蝴蝶 (跟你捉精靈差不多),捉到就有優惠送。我還記得當年在 Pacific Coffee 裡就玩過!當時覺得很無聊的東西,今天卻跟大隊走出街四處去捉這個我一集都無睇過的 Pokémon! 以小弟有限的認知,Pokémon 卡通當年推出時在美國是相當受歡迎的,所以這次 Pokémon Go 選擇在美國先上架,亦成功掀起了熱潮!Pokémon Go 煞食的地方是打破平日打機時只可以用方向掣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去移動遊戲主角,大家可以親身模仿主角小智四處走去捉精靈,勾起了當地像我這種「中少年」 (aka kidult) […]

Read More 認真地玩了一星期 Pokémon Go 隨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