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是林書豪

這星期無什麼特別的想講,每天看著那個無料的特首選舉真是悶得我「打喊露」。何生肯定不是當選那個,他的政綱可以不看。豬狼兩人吹得有多大都是徒勞無功的,倒頭來都是得個講字,當選後做的一套都不會是 as advertised 的。 所以昨天早上讀報時看到這一篇很有意思的另類「林瘋」故事,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文中深了色了的段落是跟報紙印刷一樣的。 杜大偉﹕香港經濟與控球後衛林書豪 【明報專訊】提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你最可能會想到的是他「倡導」競爭法的激情,但原來他至少還對另一樣東西有同樣的激情,就是籃球。也因此,上周在香港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商業諮詢委員會會議的商業領袖們,從蘇局長的午餐演講中得到了有關林書豪及他所屬NBA球隊紐約人的介紹,還得知紐約人戰勝了邁阿密熱火的第一手消息。 或許當天部分聽眾與蘇局長對籃球同樣熱情,又或許那些商業領袖們也聽聞這個23歲台灣籃球英雄成功為紐約人隊扭轉形勢的事,但大多數聽眾的第一個反應是錯愕。我們真的需要知道我們的「商務局長」深夜花多少時間在籃球上嗎?但當蘇局長解釋為何林書豪會成為這個商務午餐演說的英雄時,突然間一切又變得很合理。林書豪身高6呎3吋,在籃球界只是矮個子,卻是紐約人隊的「控球後衛」。跟我一樣對籃球無知的人來說,「控球後衛(point guards)」是很特別的。 「為球隊創造得分機會」 蘇局長耐心地解釋,控球後衛的工作是「為他的球隊創造得分機會」,負責組織進攻與助攻,他補充說:「控球後衛的好壞在於助攻次數而不是入球得分。」我應該沒有記錯,林書豪也有一個漂亮的平均得分紀錄。 關鍵在於蘇局長把香港當作亞洲的「控球後衛」──「香港可以促進區內的貨物和組件運轉,有助中小型企業加強參與區域和全球生產鏈。」 深思後明白了蘇局長的比喻,立時清明。他的比喻絕對正確。香港是典型的「控球後衛」。相對於其他經濟體,香港像林書豪一樣相對「身形矮小」,但我們是典型的團隊成員,假設產品的價值鏈是一隊球隊,明顯地香港的作用和專長是管理這價值鏈,確保各方面有效地緊密聯繫一起,並確保每個隊員都在其位發揮其所長。香港的工作是要清楚認知各隊員的優勢,而我們的附加價值在於幫助他們發揮這些優勢,他們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引用蘇局長的說話:「香港的責任是讓所有球員(經濟體)為球衣前面球隊的名字,而不是背面上自己的名字作賽。」雖然,林書豪的17號球衣的價值已飛漲。 為多了解林書豪和作為控球後衛的藝術,我翻開了《紐約時報》,讀了Howard Beck的文章。我愈讀愈發覺香港確是亞洲的控球後衛,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自我提升這無情的壓力是成為成功或失敗的控球後衛的關鍵。 他們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 林書豪看似在一夜間憑空出現,但他奇蹟般由被忽視和低估的新秀到成為籃球界的寵兒(尤其是在紐約),這轉變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林書豪的轉變由18個月前開始,是一個毅力、苦幹和保持自我信念的故事,是「反覆跳射投籃,加強上身及腿部能力,更清澈看透球賽形勢的眼光──是經過數百小時不斷學習和練習,訓練員和教練的輔助才出現的微妙轉變」。 林書豪的成功顯然是經過極大的努力、專注和全身投入,再加上謙遜的心的結果。這是一個早到遲退的人,他不僅勤練3分球和如何避過防守球員,他還做其他「髒活」──清潔地板上的汗水,提裝備袋,他更把頭等機票讓給更有需要的人。 因此,香港有很多東西可從這穿17號球衣的「發電機」學習。我們的角色確是「控球後衛」,我們的球隊──對香港來說是所有以香港作為物流和亞洲總部的公司,需要我們去充分發揮它們的效能。我們的作用可能被忽略,像過去的林書豪那樣,但我們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只有通過毅力、勤奮和自我信念來保持。我們的角色是要必須看到團隊(或投資者)面對的挑戰,以清晰的戰略性思維去應對這些挑戰,然後盡可能有效地運用我們團隊的資源。用林書豪的用語,「我們需要看清整個球賽,從競爭者和對手的優勢看,並為球隊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蘇錦樑局長這次不平凡的午餐演講前,我承認我對籃球漠不關心,並在很大程度上對林書豪茫然無知,但這種情已經改變。香港已不再只是亞洲的國際都市,我們是亞洲的控球後衛。雖然我們有巨大的天賦發揮這作用,但若沒有重心和毅力,我們將無法保守這位置或讓我們的投資者保持競爭優勢。我們也需要保持重要的自我信念:即使得分的不是香港,球隊也是因為我們有效做好控球後衛而得分。榮耀可能歸於得分的選手,但我們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可能會經常覺得我們的工作只是清潔地板上的汗水,提裝備袋,微不足道得令人沮喪,誠然,像林書豪一樣,保持謙卑一定是好的。 後記:紐約人在周三對戰克里夫蘭騎士的比賽中,在落後兩節的情下,在第三和第四節比賽中追回,以120比103輕取對手。林書豪獲選為比賽的最佳球員,攻入19分及交出13次助攻。 作者杜大偉(David Dodwell)是公共政策研究公司Strategic Access總裁。他曾任《金融時報》駐港特派員,是《The Hong Kong Advantage》作者之一 (http://news.mingpao.com/20120303/fac1.htm)

Read More 香港也是林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