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二毛錢

  最近三色台的財經節目探討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還介紹了幾間香港的本地薑。有點手痕,讓我也分享我的「二毛錢」 (my two cents) 全球對共享經濟的嗤之以鼻,源於 Uber 和 Airbnb 的急速冒起。普通人對這種嶄新的經營模式有點驚為天人的感覺;想創業的就有如18世紀去舊金山的淘金者般,眼裡看到是遍地黃金的機會。 首先,共享經濟的要點是「共享」兩字,現在有一些公司的營運模式是先買了一些貨品,再分租給客人,這就不應該被分類為「共享」。例如我發現香港越來越多人喜歡玩 boardgame,但認為一盒一盒的 boardgame 需要太多空間存放,而且一班人聚在一起會時時想玩新的 boardgame,所以我看到了商機,買入一些好玩又受歡迎的 boardgame,再放上網,讓用家足不出戶,用滑鼠按兩按就可以租得到,幾方便!概念上好像很新頴 — 沒有人想過 boardgame 都可以租,實在太創新了!不過這跟我們以前去 blockbuster 租電影其實又有甚麼分別?而且最大問題是未能享受到共享經濟的最大優勢:免卻存貨的投資和風險。 第二,是不是所有東西都值得「共享」?雜物房裡面的士巴拿你一年用多少次?書架上的書你一年讀得了多少本?衣櫃裡那些上年的名牌手袋買的時候價錢不低,就這樣放著多浪費!如果能夠拿出來共享,又環保,又可以賺少少租金,你說多好! 一把廿元卅塊的士巴拿,我自問與其上網尋找肯共享的朋友,倒不如快快脆落街買一把吧!價錢太便宜的東西,共享的價值並不高,因為去租借或放租所需的時間和心血,與得益不成正比;正如一般人會否因為兩個街口外的超市罐汽水平兩毫而行多5分鐘呢?至於萬萬聲的名牌手袋,莫說是租給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就算是朋友,不是很熟很熟的你都未必肯借啦!每一個都是心肝寶貝呢!當然,你可以話:有租金收番喎!不過,如果租借那位有意無意倒了杯茶落個袋,又或者弄花了,點算?「特別版來的,現在有錢到買不了,你怎樣賠給我!」搞這樣的一個共享平台,除非你可以為這樣一個袋買保險,否則做中間人的風險極大。你看 Uber 最重視的,不是平台上有多少架靚車出租,而是要買一份為全世界所有經 Uber 營運的汽車都覆蓋的保險!否則有甚麼事,不論是法律上或金錢上,多多都不夠賠! 還有一點是,一個共享讓大家家中雜物的平台,實際上可以「成交」的量有多少?如果在香港搞得起,可以將這個模式面向世界,發大來搞嗎?最慘是做得高不成低不就,做又無乜增長前景,摺埋又覺得好浪費,到時就真的只能大嗌兩聲「雞肋!雞肋!」 小弟當然認為共享經濟有著無限的商機,不過首先是要尋找到一些值得共享的東西。衣食住行四大範疇中,「住」和「行」是比較高消費的活動,但同時間都已經有很強的經營者,還有突圍的空間嗎?在「衣」和「食」又有沒有商機呢?現今的大趨勢是越來越多人選擇做 freelance 而不去打死一世工,在這方面又有沒有人才共享的發展機會呢?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

Read More 共享經濟的二毛錢

劣車驅逐良車

小弟與 Uber 的邂逅,跟大家有點不同。話說當日我們的 Co-working space 才剛裝修得八八九九,有一日我返到去,我 partner 興高采烈的跟我說:我們做成了第一單生意!接著就給我遞上一場名片,說剛剛有位女士上來參觀,話 weekend 想租間會議室見客。我望一望張名片:U…B…E…R… UBER?! 嘩!!! 當時我個 partner 仲懵吓懵吓不知道這是間甚麼公司;到後來他就當然逢有機會一定向新的客人吹噓一番:我們的第一個客人就是 Uber。 香港政府如何一面極力推這個創新及科技局,另一面又如何揚威世界地打壓 Uber 這間創投界的明星,不用小弟多說,詳情請移玉步到 StartupBeat 的主頁,這兩天應該洗版了。 記得我細細個時,有一段時間都是坐「白牌車」返學,個司機哥哥在我家附近招攬了幾位同一間學校的同學仔,我們就夾份坐這架白牌「校車」。後來我改搭了正式的校車,白牌車好似慢慢沒落,我近年見的就只是過關的中港車,因為香港的的士實在太方便了。 直至 Uber 的出現。 其實,大家心照啦,Uber 在世界各地的服務大多是走在法律鋼線上,所以這個星期有司機被警察放蛇捉黃腳雞,又有幾出奇?不過搞到要上埋 Uber 個 office 落閘放狗,應該又是一個世界第一!大家先回想一下點解香港有「的士」出現?就是因為以前的「白牌車」服務質素良莠不齊,政府為了好好的管理這種「出租車」的活動,就採用發牌制,以取締這些參差的「白牌車」。當日,就算你是一位服務質素良好的「白牌車」司機,你是無牌就是無牌,都是要被取締;所以今日如果話因為 Uber 招攬的司機部車又靚、服務態度又好 — 就算白牌都無所謂啦,小弟又覺得有點輸打贏要喎! 既然 Uber 在香港談不上合法 (亦不知道是否真的非法),而且香港的士出名抵搭兼肯定平過 Uber,點解 Uber 一出事大家咁憤怒? 因為香港政府咁多年來都姑息養奸,放縱這班服務業的「有牌爛仔」!一則明明香港經濟幾十年來日益發達,市民生活質素好了,人口又多了,但都死不肯發多些的士牌,任由的士牌被某些人操控炒高;的士就得咁多架,需求就每年遞增,結果呢?當 demand 大過 supply 時,這班 supplier (的士司機) 就可以「也文也武」,拒載、濫收車資、態度差、嫌你坐短程、嫌你坐長程 (短加長減)、嫌你屋企遠要空車出來、嫌你要過海等等等等日日都在香港發生,我敢講全香港搭過的士的人都一定受過這班有牌爛仔的氣!但咁多年來,除了過時過節,和今個星期拉 Uber 前在老蘭做戲拉過小貓幾隻之外,政府就對的士行業的劣質服務隻眼開隻眼閉,由得我們市民們受氣!跟著當 Uber 空降給我們帶來選擇時,卻因為 […]

Read More 劣車驅逐良車

的士大戰 GoGoVan

上個星期,有的士慢駛,抗議客貨車用手機 app 揾生意,甚至會非法載客,影響的士司機生計。   我都試過載貨坐了架 GoGoVan,有時候車費確實比的士還要平;不過講真,真是一點都唔舒服囉!架車「dun」到呢… 所以有得揀我都是會揀搭的士。但反過來說,香港人搭的士都容忍了多年的拒載、態度差、嫌你短程俾說話你聽等等的差劣態度,但仍然要付一樣的費用!「八折的」的興起,除了平之外,最重要是乘客叫慣了知道可以坐上一架服務態度OK的的士。其實只要司機大佬駕駛態度安全,又不會俾說話你聽或者不斷的逼你聽他們的三字經、四字經的話,我相信我們大部份乘客都已經滿意。 無可否認香港的士平絕全球的一線城市,但其實自2008年起,市區的士起標價由 $14 加到今天的 $22,現在還正在申請加價至 $24 起標,原因是「的士司機收入偏低,平均時薪較運輸業低約一成半」。其實的士用的石油氣已經是免稅,比私家車用的汽油便宜一大截;又每兩年加一次價 — 看看這個報導的附表,2008年之前10年都只是加了 $1 起標!為什麼的士司機收入還是偏低?! 的士司機無啖好食,是因為的士牌數量有限,政府有不再發生新的士牌,結果的士牌被人為炒高 (唉,香港人乜都炒啦!),車租跟隨上升。每次加價訪問街邊的的士佬,都會聽到有意見一則話其實加了價車租就會跟住加,收入無乜好轉;二則話加了價少了市民搭的士得不償失,甚至有司機團體話不想加價。 新經濟的年代下,Uber、GoGoVan 等衝擊現有商業營運制度的新概念比比皆是。墨守成規、不肯革新、硬要用舊一套的人無可避免遲早會被淘汰,這是人類進步史上不變的定律。難道倒夜香的要抗議人家安裝沖水馬桶搞到無生意做?ICQ跟MSN要抗議 whatsapp 搶晒d用戶?航空公司要抗議廉航點解你收得咁平? 另外,在這個廿一世紀的智能世界,創新科技只會越走越快,一般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各樣規管上行得一樣快。想依靠政府去幫你打擊 GoGoVan?不可能!最多警察放多d蛇捉那些純粹載客的客貨車。與其在這裡自怨自艾,不思長進,不如想想如何做好點爭生意啦!如果的士大佬們認為價錢平是唯一的原因他們輸緊生意比 GoGoVan 的話,那麼請問在香港比的士貴得多的 Uber 又是怎樣生存的呢?除了上文講到的態度問題,貪方便也是現代人的特色 — 可以舒舒服服叫定車,不便落街身水身體汗跟人爭的士。「的士版」的 GoGoVan — 快的 — 最近在全力搶佔香港市場,不斷做街站送贈品吸引新乘客;另一方面其實已經招攬了不少的士司機加盟。我的朋友有一次就放工時間灣仔示範了用快的叫車,一打開個 app,附近的的士多到呢… 他在電話要車後不用5秒就有司機大佬接了單,不用1分鐘就打來確認位置。我就覺得善用快的絕對可以幫助這些的士司機搶回生意。     最後,老老實實,如果你覺得 GoGoVan 蠶食晒你們的士大佬的收入的話,點解唔轉揸van仔?做了多年的職業車司機,要考個van仔牌應該不太難?而且van仔無發牌數量限制,鍾意的話可以自己買架車自己揸,不用看那些的士牌主的面色。少人揸的士的話,租車費自然會跌,牌費亦不能在高位繼續撐。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

Read More 的士大戰 GoGo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