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來,如常的上臉書看看,見到這張改圖,當堂「哈」一聲笑了出來!真不知道誰竟然有這般智慧,咁都諗得出!我想,張國立大哥在香港都是無得撈啦,好好的留在國內掙錢吧!(PS:識得睇梗係睇comment!)
其實,香港人的創意一點都不差,可惜創意工業的發展就是差一點點。歸根究底,香港百多年來由小小的漁港發展成世界金融中心,社會文化也隨著發展成徹底拜金。你看看其他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東京,全部也是這樣,所以這也是正常的。不過,他們各自是泱泱大國中的大城市,所以不喜歡的居民,可以自由移居去其他城市發展。彈丸之地的香港,自從被割讓給大英帝國後時至今日,可以說是兩面不是人。從外地流入的人材,十之八九是為了在金融市場幹一番事業的;至如那些醉心於那些所謂「唔揾錢」的藝術、創意工業的有能之士,縱使嫌香港生活貴又可以去得邊?大陸雖然是我們的「阿媽」,但就算不談文化與素質的差別,我們連移居當地的資格都成疑。結果,他們空有創意、有理想,但在這個寸金尺土之地,最後還是只能去揾份穩定的收入去養活自己;即使是有些少本錢的,都只能有一日沒一日般苦苦經營自己的創意事業或品牌,又何來資源去大力發展和推廣?
再推前一點,回到讀書時代,本港的父母何以死慳死抵都要小朋友一星期學七樣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普通話) 笑話!說穿了只是為了幫他們鋪路入好學校,再入好大學,再再揾份好工,有穩定收入,再再再買到層樓,這樣就 very good 啦!這種苦心,相信大家都體諒,但香港從此變成了一個單元城市,職業是以金錢來衡量貴賤。假如那位一星期學七樣課外活動的小朋友,有一樣真的學得特別出色,好到有香港隊水平,到時父母都不知該開心還是擔心?!開心的是望子成材,能夠如此獨當一面入香港隊,做父母的當然高興!擔心的是這些閒科做得好有鬼用,將來都揾唔到食,如果為了勤練習荒廢了學業,入不到好大學找不到好工,點算?
結果香港的年青人多是日復日在公司做喪屍,創意就只能「發洩」在高登、臉書等平台,而香港的創意工業多年來一籌莫展。一年前終於有三位高人領悟了這個道理,創立了《100毛》和《毛記電視》,完全點中了香港人的 paint point,立即爆紅!
至於近日在臉書上洗版的 Art Central、Art Basel,只不過是高檔來路貨,把香港發展成一個藝術品買賣中心,而並非提高香港的藝術素質。正如如果香港年年請美斯、C朗來香港踢足球表演賽,難道香港的足球員光睇波就可以踢高一皮?這些 art fair,除了一些真‧藝術人士去朝聖之外,其他不少人只是從贊助商 (多是銀行) 拿了免費飛,為了 po 相上臉書 (呃like) 為主,感受感受藝術氣息為副。(這樣說如果踩到你條尾真不好意思,小弟其實只是在嘲笑自己的膚淺,因為如果我有飛的話一定會這樣做。藝術嘅嘢,我識條鐵咩!)
小弟才疏學淺,沒有一條好橋如何去解決這個困局,反而日夜在「苦苦搞 startup」和「打份工算啦」這兩難之間腦交戰。我想,這種多年來孕育成的拜金文化,不是隨便就可以改變過來。各位創意之士,還是高登、臉書見吧!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plato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