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釋這個 MEET jargon 當中的「M」— Marketing。
創業的,尤其是 tech 底的,有時會有錯覺:只要我個 idea 夠爆,個 app 夠好,hit 硬!
經驗告訴我,實情是:product 第二,marketing 第一!
好簡單,三色台的劇集好好睇、好高質素咩?點解成日都可以有廿幾三十點收視?咪因為慣性收市,大部份香港人都被它的廣告洗腦 (marketing),咪睇囉!又或者為什麼香港的電視藝人一離開了三色台就難撈了呢?又因為他們不再可以靠在三色台上不斷不斷洗腦 market 自己。
有麝自然香,在今時今日這個資料爆棚的世代唔 work 啦!因為每個人每一日都是只有24小時,根本無辦法去接收已經是太多太多的資訊,唯有靠一些媒介去幫忙過濾,例如報紙雜誌、朋友的介紹。以 Facebook 做個例子,很多人大大話話都有幾百個 Facebook 朋友,要顯示全部幾百個朋友的所有動態根本不可能,所以 Facebook 會用它的algorithm,只顯示你平日交流較多的朋友動態,又或者如果你有個 friend 有個 post 超多人 like,亦有可能縱使他不是你的 active friend 但 Facebook 也會特別顯示出來。
所以,如果你不是特意的去推廣自己的產品,又怎能 expect 其他人自自然然就見得到呢?
我自己第一次創業做 iTutor 時,開始時大家各位 partners 好積極討論個 business model,好努力去令個網站盡善盡美,但就有點忽略了 marketing。當然我們在網站開張後都有後知後覺做一些 marketing,例如在教育展、在大學門口派傳單,也有做一些雜誌訪問;但現在回想其實都很 minimal,如果我們做多一點,可能今天的結果會有所不同呢?
去到 Wynd 的年代,marketing 就做得積極得多。報紙雜誌賣廣告、買 Google AdWords、搞旺 Facebook Fan Page、sponsor 活動、免費 sponsor 場地給有 synergy 的 startup events、親自出席一些活動去 hardsell等等等等,隨口都講到十樣八樣。
話時話,我寫 blog 咁耐都係懶懶閒等人家識貨來睇我個的文章,結果就只是不斷的自己寫自己讀番。又一實例有麝自然香係唔 work 的!
Please come and like my Facebook Page if you find my blog interesting: https://www.facebook.com/jailbreakplato